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

网上有关“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贞,字贞,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为李世民与越国燕太妃所生。

631年,李贞封汉王,633年,任徐州都督。636年,改封原王,旋改封越王,任扬州都督,实封八百户。643年,任相州刺史,649年,加满千户。

650年,任左卫大将军。653年,徙任安州都督,咸亨年间,再任相州刺史。

李贞好武,长于骑射;好学,兼涉文史,有行,政,能,力。皇族中与十弟纪王李慎齐名,当世唐代百姓尊称他们:“纪、越”。

但李贞听信小人谗言,有正,直,官,僚被贬退,又纵容僮仆欺侮所部的官,民。因此史书说他:佩服他的才干,而鄙夷他的行为。

李贞转任豫州刺史。武则天成为实际的女皇,大肆为武氏家族加,官,进,爵,并屠杀李氏皇族,这迫使李氏皇族甚疑武则天将要取代李唐江山并称皇帝。

683年,李贞的九弟唐高宗去世,太子李显继位,就是唐中宗,命其伯父李贞为太子太傅。

光宅元年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不久废唐中宗。立幼子豫王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但实际大权掌握在武则天皇太后和武氏外戚手中。

因为李氏皇族尽忠尽孝于先皇列祖列宗,所以准备一起反抗武则天可能将夺取李氏皇族社稷。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以上唐高祖之子、李贞叔父)、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和包括越王李贞、李贞之长子琅玡王李冲等人。

武则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后,召集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李贞等人预防武氏皇太后可能先将他们诛灭干净,于是开始积极行动反抗武则天。

首先:黄国公李撰伪造唐睿宗李旦给李冲下的诏书,说:“皇帝已经被软禁,要宗室一起来勤王”。李冲也假造唐睿宗李旦给他的诏书,说:“皇太后要取代李氏江山,建立武氏王朝”。然而,在诸王约定共同起兵的时间之前,688年9月16日,李冲在他作刺史的博州提前起兵反抗,他通知越王李贞、纪王李慎、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和鲁王李灵夔等人,让李唐宗族同时起兵反抗武则天。但只有李贞起,兵,其他诸王都没有准备充分,而迟疑不决。李贞通知他姑母常乐公主和姑父寿州刺史赵瑰,常乐公主表示支持李贞。不过李贞以为只有他和他的属下裴守德一心,就把他的女儿良乡县主嫁给裴守德。

不久李贞很快占有上蔡。同时李冲在9月22日兵,败,被,杀。李贞听说李冲兵,败,惶遽不安,想向皇太后武氏饶恕。可是这时李贞的属下傅延庆带来两千位应,征,士,兵,李贞改变主意,向部下官兵宣称:“李冲已破魏、相数州”。并且李贞令道士及和尚转读诸经以祈福,家僮、战,士都带护身符以避免兵戈之伤。

武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凤阁侍郎张光辅为主帅,率十万大军讨伐李贞,并且制削李贞及李冲父子之属籍,改姓虺氏。

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领兵与李贞军队相遇。李贞派他幼子李规和他属下裴守德抵挡。李规和裴守德拒战兵溃,并逃回豫州首府汝阳城躲藏。

李贞躲避,欲闭门自守。在麹崇裕率众兵迫迫逼近下已经开始攻城,裴守德只好到处寻找李贞,欲杀之自保。

最后李贞的侍卫对越王贞说:“大王是金枝玉叶岂能受刀剑之伤”。不久李贞退回官邸,饮毒自尽。李规不得已亦缢其母,然后自缢;良乡县主、裴守德也自缢身亡。麹崇裕斩李贞、李规父子及裴守德之首,传首东都,枭于阙下。

载初元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李旦,废唐号改国号为“周”,自称皇帝。正式迁皇都于洛阳。

李贞、李冲死后。武则天派周兴杀,害了李元嘉、李元轨、李撰、常乐公主和赵瑰。这些宗室没有被杀的,被开除宗籍,流放岭南。

包括李贞等皇室正统血脉都改姓虺。所以李元嘉、李撰、李元轨、李绪、李灵夔、李蔼、李融、李贞、李冲、李蒨、李温、李规等人又称虺元嘉、虺撰、虺元轨、虺绪、虺灵夔、虺蔼、虺融、虺贞、虺冲、虺蒨、虺温、虺规。

并且李贞剩下之子:常山郡公李蒨被杀,李温告其朋党减死、流岭南,寻卒。

唐中宗李显于神龙705年复位,在李贞保护李唐社稷自尽身亡后多年,唐中宗恢复了李贞的李姓和族籍,但恢复爵位遭到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反对。

716年,唐玄宗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唐代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楼高10丈,历经三载建成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列“中国唐代四大名楼”。

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任绵州刺史时所建,李贞曾上奏于唐高宗李治,强调奉命镇守大西南,守边关、扬天威、布帝德,让绵州百姓可朝夕望阙叩拜,倍沾唐天子隆恩。为壮大唐之山河,他建王府、修高楼,扩建州城和军,队。高宗拨给国库银两,由李贞督建。

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陆游等历代名人登越王楼后曾留下诗篇156首,宋、元、明、清历代画家也多有描绘越王楼的精美画卷。

但于唐末宋初,越王楼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明代亦重建过一次,但明代的一场大火又将其彻底烧毁。越王楼于四川绵州重建,作为观光。

《上楼诗》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越王楼歌》杜甫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寄答绵州杨齐伯左司》陆游

磊落人为磊落州,滕王阁望越王楼。

欲凭梦去直虚语,赖有诗来宽旅愁。

我老一官书纸尾,君行千骑试遨头。

遥知小寄平生快,春酒如川炙万牛。

唐朝有李规这个人吗

公元668年,太后武则天下诏所有皇室成员限期“入洛阳、会明堂、行大典”,李姓宗亲们都担心、恐惧这是武照设下了巨型陷阱,于是就有人假造庐陵王李显的书信串通李唐子孙起兵伐武,豫州刺史越王李贞率先起兵造反,史称“越王之乱”。武照以宰相张光辅为诸军节使,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为行军主管,率十万大军迅速斩杀了李贞,灭九族。武则天趁机杀了很多没有起兵的李唐后裔,以绝后患.

有。

李规,越王李贞第五个儿子。历史上对李规的记载很少,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李贞。李贞是唐太宗第八个儿子,与高宗李治是兄弟。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李贞是太子太傅,但权力已经集中在了武则天手上。

公元684年,李显被废,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武则天给武家大肆加官进爵,武三思之辈由此平步青云。此时的武则天距离皇帝位置只差一个借口了。大唐宗室惴惴不安,害怕武则天会清洗他们,于是李姓宗亲开始秘密联络,以防不测。

李贞兵败以后,全家被处死,其中就包括了他的儿子李规。

扩展资料: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蓝衫记中越王李贞的儿子李规为保太子横剑自刎,具体情节如下:

紫袍人按照他事先的允诺,带着李规见到了被软禁在城中的太子,并以为太子隐瞒真相为条件,诱骗太子和李规说出了最后一本《蓝衫记》的埋藏所在——刘传林书房桌底的第六块灰砖之下。正在这时,狄公率人冲进来欲救太子,屋中的灯突然黑了,一阵喊杀声过后,守屋的黑衣人全部被杀。

可狄公和曾泰都感到他们并没有遇到抵抗,也没有杀人。那么,这些黑衣护卫死于谁手呢?这时,狄公发现了紫袍人的尸体,揭下他的面具一看,竟是刘查礼。不过,他好像是死在别处,被人运过来的。狄公立即察觉到,他们中计了。

果然不出所料,梅花内卫已然拥着武则天,用重兵包围了御碑巷,一场冤屈的杀戮在所难免。狄公清醒地意识到,如果让皇帝看见太子与反王的儿子李规在一起,那太子的反罪就百口难辩了。

院外的劝降之声清晰地传来:院内逆党听好了,圣上在此,尽速出来投降!否则羽林卫攻进院中,玉石俱焚。怎么办?狄公亦感到有些束手无策。就在这时,李规挺身而出道:祸端因我而起,我一人承担!一定要保住太子殿下!说罢引颈自刎。狄公万般无奈,也只得将计就计。

关于“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cshi/202508-15393.html

(2)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liuzea
    用户081104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越王李贞的叛乱案是怎么回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