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原唱
王洛宾原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九十年代红遍了大江南北。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北京出生,原名王荣庭,曾用名艾依尼丁,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这些歌曲以新疆民歌的名义被许多中国人传唱,直到1983年才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洛宾歌曲集》,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18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晚年和作家三毛交往甚深。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
1、王洛宾这个人啊,1913年出生,1996年去世,是咱们中国音乐界的大佬,人称“西部歌王”,他大半辈子都在新疆、青海那些偏远地方混,专门收集和创作民族歌曲,贡献超大,简直是中国民歌的活化石!(约60字)
2、最出名的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了,创作于1939年,故事贼浪漫:王洛宾在青海采风时,偶遇一个美得冒泡的藏族姑娘,被迷得神魂颠倒,灵感爆发就写了这歌,歌词唱的是对远方爱人的深情思念,旋律优美又带点异域风情,一哼就上瘾!(约70字)
3、这歌一出来就火遍全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它融合了藏族音乐元素,听起来既有西部粗犷感,又细腻动人。《在那遥远的地方》不只在国内流行,还冲出亚洲,在国际上拿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一听就想起辽阔的草原和蓝天。(约70字)
4、王洛宾可不只这一首歌,他还搞出了《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一堆神曲,他收集整理了几百首民歌,被誉为“中国民歌之父”,让这些传统调调活了下来,还传到了全世界,影响力杠杠的!(约60字)
5、王洛宾的人生挺坎坷的,经历过战争和动荡年代,但音乐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故事超励志,告诉我们艺术能超越苦难,感动千万人,如今,他的歌还在KTV和音乐节上疯传,是真正的文化遗产,永不过时!(约60字)
相关问题解答
1、"王洛宾版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原唱吗?最早是谁创作的?
哎呦,这事儿可有讲究了!王洛宾老师确实是这首歌最著名的传唱者和改编者,但严格来说不算“原唱”,这首歌的旋律源自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也有说《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王洛宾1939年在青海采风时记录整理,重新填词成了现在的中文版本,所以可以说他是“中文版原唱”,但曲调本身是民间流传的哦!
2、《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啥被称作“东方小夜曲”?
哈哈,这个名头可不是白来的!当年这首歌火到国外,连巴黎音乐学院都把它编进教材,它既有西域民歌的悠扬,又有王洛宾改编后的诗意浪漫,旋律一响就让人想到草原、月光和姑娘,和欧洲小夜曲那种温柔倾诉的调调特别像,所以老外直接封了个“东方小夜曲”的称号!
3、王洛宾写这首歌时真有“遥远地方的姑娘”当原型吗?
八卦来啦!据说还真有!王洛宾在青海金银滩草原遇到藏族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姑娘骑马赶羊的飒爽模样让他灵感爆发,电影里演他被卓玛轻轻抽了一鞭子,现实中他本人回忆说“那一鞭子抽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不过具体细节嘛…老爷子晚年开玩笑说“艺术需要想象”(你懂的)!
4、现在听到的版本都是王洛宾原版吗?有没有被改动过?
其实咱们现在听的多数是“进化版”啦!最早的版本歌词更直白,她那粉红的笑脸”原句是“她那红润的小脸”,王洛宾后来自己反复修改过,不同年代录音也有细微差别,甚至有人把最后一段“我愿流浪在草原”改成了“我愿做一只小羊”…所以严格说,这首歌就像块活化石,一直在“生长”呢!
本文来自作者[易子健]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jyan/202506-17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易子健”
本文概览: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原唱王洛宾原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九十年代红遍了大江南北。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北京出生,原名王荣庭,曾用名艾依尼丁,中国作曲家...
文章不错《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原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