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东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高港区。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市镇等级公路全部联网;新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东西姜黄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从姜堰到南京、上海均不超过3小时车程。全市土地面积104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全市耕地总面积6.35万公顷。1994年7月原泰县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
市人民政府驻姜堰镇,邮编:225500。代码:321284。区号:0523。拼音:Jiangyan Shi。
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面总面积约占15%。地处江淮平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
行政区划
姜堰市辖18个镇:姜堰镇、溱潼镇、蒋垛镇、顾高镇、大伦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兴泰镇、俞垛镇、华港镇、罡杨镇。
历史沿革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取安泰之意。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7月,撤销泰县,设立姜堰市,因驻地姜堰镇得名。1996年由泰州市代管。
2000年3月7日,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00]45号文件)批复同意:
一、撤销太宇乡、梁徐乡,将原太宇乡所辖区域和原梁徐乡的冯垛村、林田村、曹黄村、翟家村划归姜堰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镇人民政府驻姜堰。区划调整后姜堰镇行政区域67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26个居委会、55个村委会。
二、撤销王石乡、梅垛乡,设立梁徐镇。将原王石乡所辖区域、原梅垛乡的岭家村和原梁徐乡(不含划归姜堰镇管辖的冯垛村、林田村、曹黄村、翟家村)划归梁徐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镇人民政府驻梁徐。区划调整后梁徐镇行政区域63平方千米,人口5.8万,辖51个村委会。
三、撤销蔡官镇,将其原辖区域和原梅垛乡(不含划归梁徐镇管辖的岭家村)划归张甸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镇人民政府驻张甸。区划调整后张甸镇行政区域90平方千米,人口8万,辖2个居委会、71个村委会。
四、撤销张沐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白米镇,镇人民政府驻白米。区划调整后白米镇行政区域51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3个居委会、41个村委会。
五、撤销运粮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大伦乡,乡人民政府驻大伦。区划调整后大伦乡行政区域56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40个村委会。
六、撤销仲院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蒋垛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人民政府驻蒋垛。区划调整后蒋垛镇行政区域66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1个居委会、48个村委会。
七、撤销大冯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苏陈镇,镇人民政府驻苏陈。区划调整后苏陈镇行政区域70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2个居委会、50个村委会。
八、撤销洪林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娄庄镇,镇人民政府驻娄庄。区划调整后娄庄镇行政区域68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2个居委会、49个村委会。
九、撤销官庄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沈高镇,镇人民政府驻沈高。区划调整后沈高镇行政区域56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2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
十、撤销港口镇、里华镇,设立华港镇。将原港口镇、原里华镇的所辖区域和原马庄乡的桥西村划归华港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里华。区划 调整后华港镇行政区域73平方千米,人口4.5万,辖2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
十一、撤销马庄乡,将原马庄乡(不含划归华港镇管辖的桥西村)划归淤溪镇管辖,实行镇管村体制,镇人民政府驻淤溪。区划调整后淤溪镇行政区域79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1个居委会、30个村委会。
十二、撤销叶甸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俞垛镇,实行镇管村体制,镇人民政府驻俞垛。区划调整后俞垛镇行政区域82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1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
十三、保留溱潼镇、顾高镇、大泗镇、兴泰乡、罡杨乡、桥头乡,其行政区域和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姜堰市辖14个镇、4个乡:姜堰镇、梁徐镇、张甸镇、白米镇、蒋垛镇、苏陈镇、娄庄镇、沈高镇、华港镇、淤溪镇、俞垛镇、溱潼镇、顾高镇、大泗镇、兴泰乡、罡杨乡、桥头乡、大伦乡。
2000年,姜堰市辖16个镇、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861321人,其中: 姜堰镇 157628 溱潼镇 36834 蒋垛镇 47873 顾高镇 28593 大伦镇 40528 张甸镇 72597 大泗镇 28022 梁徐镇 52379 苏陈镇 68204 淤溪镇 39631 白米镇 47821 娄庄镇 47686 沈高镇 38692 俞垛镇 45297 华港镇 40399 罡杨镇 21625 桥头乡 23765 兴泰乡 23747
?年,全市辖62个居委会、300个村委会,4984个村(居)民小组: 姜堰镇辖26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291个村(居)民小组;溱潼镇辖7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120个村(居)民小组;蒋垛镇辖2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283个村(居)民小组;顾高镇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209个村(居)民小组;大伦镇辖2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289个村(居)民小组;张甸镇辖3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493个村(居)民小组;大泗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200个村(居)民小组;梁徐镇辖2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313个村(居)民小组;苏陈镇辖2个居委会、27个村委会,399个村(居)民小组;桥头镇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147个村(居)民小组;淤溪镇辖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313个村(居)民小组;白米镇辖3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322个村(居)民小组;娄庄镇辖2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360个村(居)民小组;沈高镇辖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235个村(居)民小组;兴泰镇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174个村(居)民小组;俞垛镇辖2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345个村(居)民小组;华港镇辖2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297个村(居)民小组;罡杨镇辖1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149个村(居)民小组;开发区辖4个村委会,36个村(居)民小组;场圃有9个村(居)民小组。
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政复[2003]86号),同意将姜堰市苏陈镇十里铺、凌窦两个村划归海陵区泰东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陈镇行政区域64.74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辖25个村委会。2003年末,全市设有姜堰镇、溱潼镇、顾高镇、蒋垛镇、大伦镇、白米镇、娄庄镇、沈高镇、俞垛镇、兴泰镇、张甸镇、大泗镇、梁徐镇、苏陈镇、桥头镇、淤溪镇、华港镇、罡杨镇等18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56个居民委员会,298个行政村。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根据江苏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码整理)
城南街道 (居委会:桃园、古田、太平、南苑、荷叶、河南、新城;村委会:彭垛、西桥)
城中街道 (居委会:河西、光明、叶舍、罗塘、老庄、陈庄;村委会:幸福、工联)
城东街道 (居委会:康华、振兴、河东、东街、西街、南街、北街、高陈;村委会:公园)
蒋垛镇 (居委会:镇南、仲院;村委会:邱刘、六港、蒋北、高曹新村、孟莲、许桥、朱高、薛港、许庄、仲院、蒋垛、溪河、南港、盐大、界河、兴港、新桥)
娄庄镇 (居委会:娄庄、洪林;村委会:娄东、娄庄、马赛、朱翟、朱进、团结、新龙、东阳、兴胜、袁联、三联、红庙、连心、放牛、洪林、李庄、曹杨)
白米镇 (居委会:白米、振华;村委会:拜官、昌桥、甸河、白米、纪林、吴堡、曹新、马沟、杭家铺、新华、孔庄、蛙庄、野沐、孙舍、和平、大安、碱场)
俞垛镇 (居委会:叶甸、振俞;村委会:何野、俞耿、忘私、房庄、官伦、角墩、姜茅、柳官、叶甸、南野、仓场、田管、薛陈、花庄、祝庄、春草、许庄、横庄)
罡杨镇 (居委会:罡杨;村委会:夏庄、西冯、东楼、杨庄、罡门、纯垛、冯官)
兴泰镇 (居委会:兴泰;村委会:薛何、孙楼、甸址、三里泽、沙垛、尤庄、西陈、苏庄)
大伦镇 (居委会:大伦、运粮;村委会:大伦、麻墩、响堂、茆戚、申扬、塔子、缪埭、桥东、朱宣、太平、顾野、运粮、东徐、兴驰、卫星、土山)
华港镇 (居委会:港口、华港;村委会:里华、港口、桑湾、溪西、下溪、塔岳、徐家垛、野马、许家庄、双烈、李家庄、左舍、葛舍、野营、刘庄、溪东、董潭)
顾高镇 (居委会:顾高;村委会:顾高、夏庄、芦庄、塘桥、翟庄、野庄、千佛、申洋、俞庄、张庄、西芦)
大泗镇 (居委会:泗水;村委会:大泗、时庄、马龙、霍堡、大马、北港、二陈、曹于、前进、佴陈、佴庄、康乐)
桥头镇 (居委会:桥头;村委会:小杨、大杨、桥头、李堡、杨院、三沙、状元)
张甸镇 (居委会:兴甸、梅垛、蔡官;村委会:张甸、杨港、张桥、魏家、严唐、张前、高庄、三彭、花彭、甸头、三野、梅垛、高家、大丁、杨俞、三周、华杨、尹庄、三陈、葛庄、宫王、蔡官、梅网、西网、河垛、沙梓、朱顾、土桥、单庄、大窑、蒋佴、大李、三兴、三盟、周徐)
沈高镇 (居委会:沈高、官庄;村委会:河横、夹河、夏北、沈高、夏朱、双星、华杨、官庄、后堡、万众、单塘、冯庄、联盟、超幸、天民)
溱潼镇 (居委会:东街、中街、西街、虹桥、东石桥、湖西、鱼花池;村委会:洲城、洲南、读书址、龙港、溱东、湖北、湖西、南寺、湖滨)
苏陈镇 (居委会:苏陈、大冯;村委会:唐宁、镇东、杏林、东查、西查、苏陈、双岸、东石羊、西石羊、军铺、小冯甸、大冯甸、夏郑、张家院、百里、双虹、夏棋、徐家庄、北庄、三舍、院庄、前窦、周埭)
梁徐镇 (居委会:王石、梁徐;村委会:葛联、桥林、张埭、双墩、黄村、新南、梁徐、周埭、江村、坡岭、刑家、岭家、三林、东官、二塘、新九、王石、前舍、林野、官野、前时、钱港)
淤溪镇 (居委会:三垛、淤溪;村委会:武庄、卞庄、淤溪、杨庄、靳潭、孙庄、潘庄、甸夏、三垛、马庄、北桥、里溪、周庄、吉庄、南桥)
姜堰镇 (村委会:前堡、城中、朱云、城东、通扬、东桥、城西、南石、城北、马厂、银穆、院子、太宇、唐园、三园、殷家、沿河、曹家、城南、双寿)
开发区(村委会:陈庄、新河、石黄、前马、陆庄、西陆)
溱湖风景区(湖南村委会)
2004年底行政区划一览:辖3个街道、18个镇。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电子版》整理)
城南街道城中街道城东街道
蒋垛镇面积66.00平方千米,人口 52235人。娄庄镇面积68.00平方千米,人口 50175人。
白米镇面积51.00平方千米,人口 46693人。俞垛镇面积82.00平方千米,人口 50892人。
罡杨镇面积34.00平方千米,人口 21615人。兴泰镇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5621人。
大伦镇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43966人。华港镇面积72.00平方千米,人口 42487人。
顾高镇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 29748人。大泗镇面积30.00平方千米,人口 30403人。
桥头镇面积38.00平方千米,人口 25310人。张甸镇面积89.80平方千米,人口 79105人。
沈高镇面积56.00平方千米,人口 37395人。溱潼镇面积31.60平方千米,人口 30578人。
苏陈镇面积58.84平方千米,人口 56266人。梁徐镇面积59.70平方千米,人口 54561人。
淤溪镇面积78.00平方千米,人口 44307人。姜堰镇面积78.31平方千米,人口169105人。
乡镇简介
(以下资料摘自姜堰市政府网站,数据统计时间不详)
姜堰镇是江苏名镇,姜堰市政府所在地。面积71.1平方千米,辖20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总人口16.9万人。
溱潼镇
蒋垛镇位于姜堰市东南部,与泰兴市、海安县、如皋市毗邻,总面积66平方千米,所辖行政村17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83个,总人口52400人,其中非农人口7240人。
顾高镇地处姜堰市南大门,距市区17千米,南与泰兴市元竹、新街相毗邻,东与蒋垛镇相接,西与张甸镇相连,北连梁徐镇。总面积37平方千米,辖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209个。总人口31577人,其中非农人口5725人。
大伦镇位于姜堰市东南部,南接蒋垛镇,北邻白米镇,西与顾高镇、梁徐镇毗邻,东与海安县接壤;总面积56平方千米,辖行政村16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89个。总人口44288人,其中非农人口4986人。
张甸镇是姜堰市西南重镇,全市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镇,总面积91平方千米,辖行政村35个、居委会3个、村民小组593个,总人口79517人,其中非农人口2900人。
大泗镇,位于姜堰西南。全镇土地总面积30平方千米,辖行政村12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00,总人口30367人,其中非农人口1456人。
梁徐镇地处姜堰市南郊,总面积59.7平方千米,辖行政村22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13个,总人口54849人,其中非农人口2407人。
苏陈镇,东与省级姜堰经济开发区连为一体,西与泰州海陵区接壤,总面积70平方千米,辖行政村23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43个,总人口6万多人。
桥头镇毗邻姜堰经济开发区和姜堰城区,总面积38平方千米,辖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147个,总人口25316人,其中非农人口842人。
淤溪镇位于泰州市东北郊,距姜堰市区5千米,总面积79平方千米,辖行政村15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17个,总人口46236人,其中非农人口2646人。
白米镇地处泰州市东大门,与南通市海安县接壤,总面积51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360人。
娄庄镇,位于姜堰市东北部,是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的交界处,总面积68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60个村民小组,5.2万人口。
沈高镇位于姜堰市北郊,总面积56平方千米、辖行政村15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35个。总人口37607人,其中非农人口3573人。
兴泰镇地处姜堰市北郊,距市区25千米,毗邻兴化市、东台市,因革命烈士陈兴泰而得名,总面积37.57平方千米,辖行政村8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174个,总人口25657人。
俞垛镇
华港镇地处泰州市北郊、距泰州市主城区8千米。总面积73平方千米,辖行政村17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97个。总人口43218人,其中非农人口5958人。
罡扬镇相传得名于岳飞抗金。因岳家军屯兵泰州,摆下天罡阵抗击金兵,天罡阵北门设在罡杨境内,又因境内杨姓家族居多,故称罡杨。罡杨地处泰州市西北郊,总面积34平方千米,辖行政村7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149个。总人口21221人,其中非农人口941人。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姜堰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姜堰区上榜。
2020年6月,姜堰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苏中片区)。
2020年3月,姜堰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2月,姜堰区被确定为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10月,姜堰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68名。
2019年10月,姜堰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71名。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姜堰区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8月,姜堰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姜堰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6年12月,姜堰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中黄村位于哪个市
区划沿革 2001年8月10日,省政府发出《关于丽水市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撤消联合乡建制,并入碧湖镇;撤销原县级丽水市城关镇建制,设立紫金街道、万象街道、岩泉街道、白云街道等4个街道办事处,为莲都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2006年,莲都区对部分行政区划作出调整:撤销郑地乡建制,与峰源乡合并;撤销严鸟乡建制,与黄村乡合并;撤销巨溪乡建制,与太平乡合并;撤销西溪乡、泄川乡、双溪镇建制,合并设立雅溪镇;撤销富岭乡建制,设立富岭街道办事处。
2011年12月22日,撤销联城镇建制,改设联城街道。
2012年12月11日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丽水市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浙政函〔2012〕209号)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莲都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丽政函〔2012〕101号)精神,撤销高溪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碧湖镇。撤销双黄乡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莲都区政府直辖,并入岩泉街道。 区划详情 2012年,莲都区辖峰源乡、太平乡、仙渡乡、丽新畲族乡、黄村乡5个乡;碧湖镇、大港头镇、雅溪镇、老竹畲族镇4个镇及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联城街道、富岭街道、水阁街道7个街道(其中富岭、水阁2街道委托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208个行政村、25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
乡镇面积政府驻地下辖万象街道7.3高岭弄8号辖7个社区、4个行政村:丽阳门、府前、梅山、厦河门、左渠门、大水门、凤凰;丽南、城南、水南、丽华。紫金街道60.1解放街288号辖7个社区、21个行政村:永晖、金苑、万丰、大洋河、西银苑、东银苑、东升;海潮、大众、新建、厦河、城东、古城、水东、金东、芦埠、塔下、黄泥墩、何村、余庄、祝村、杨梅岗、开潭、瀑泉、湾岙、凤化、雅坑、水岭根。岩泉街道92.6丽阳街1089号辖3个社区、26个行政村:朝阳、天宁、丽阳;九里、天宁寺、丽东、后铺、岩泉、青林、长岗背、关下、社后、凉塘、秋塘、冷水、枫数湾、余岭、银场、大岭、吴山、陈寮、黄畈、雨伞岗、沈村、里佳源、高山、贾坑、下后弄、琯头。白云街道37.7大洋路78号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北郭桥、白云、后庆、灯塔、三岩寺;城西、城北、灯塔、丽光。水阁街道71.6张村村辖24个行政村:张村、大白岩、垟店、旭光、桐岭、吴垵、叶土夭、水阁、余庄前、七百秧、丽沙、龙石、岑山、上沙溪、里坑、金山、章巷、潘田、陈店、山根、大源、下章、松坑圩、丽周。富岭街道37.3张垵村地齐辖11个行政村:张垵、小木溪、中堂、叶村、富岭、大坑口、下仓、下张、陶庄、前垟、大门楼。联城街道108.7武村村辖27个行政村:武村、白前、青岗、凤鸣、林宅口、花街、金周、官桥、常宅、坑口、敏河、路湾、苏埠、张村街、后弄、石玄峡、赵源、下沈、下林、界牌、陈村、竹道、底金弄、下圩、金弄口、港口、瑶畈。碧湖镇220.2环北路辖3个居民区、74个行政村:第一、第二、第三;河东、上赵、碧一、古井、行口、上街、下街、河口、采桑、沙岸、周巷、下梁、前林、箬溪口、魏村、大林、岩头、三峰、概头、保定、堰头、堰后、麦垵、平一、平二、平三、下季、下叶、红圩、里河、大陈、章塘、上黄、资福、上阁、红叶、白河、南周、下概头、道士、石牛、白口、白桥、任村、赵村、新亭、郎奇、泉庄、蒲塘、下圳、松坑口、联坪、下南山、上南山、大坑、联济、中坳、中溪、外斜、高溪、竹溪、郑山、吴源、大吴、龙潭、后山根、岑峰寺、白岩、黄塘窑、缸窑、南坑口、苍坑、岑口、岚山头。大港头镇94.2大港头村辖1个居民区、22个行政村:大港头;大港头、石侯、连河、河边、河边金、石玄头嘴、玉溪、栋村、利山、小山、河村、上庄、西坑口、西黄、小井、北埠、石桥、张山、杨山、山回、均溪、黄田。老竹畲族镇83.9老竹村辖25个行政村:老竹、新屋、大片、黄挂、陶村、曳岭脚、下桥、沙溪、仁宅、郑坑、后坑、红桥、周坦、西岸、梁村、高畔、赤坑、章记、东头、丁公、小黄弄、浅田、徐庄、麻铺、高峰。雅溪镇156.6双溪村辖34个行政村:双溪、章山、洪渡、上黄、江弄、雅庄、北郑山、蓬房、五石弄、马弄、周村、季岭根、西溪、板染、金竹、小桃、上陈、里东、雅里、潘百、岩蒙、箬坑、供山、鸭班、底坑、库头、岱后、双源、上金竹、泄下、麻舍、龙孔、八石坑、陶坑。太平乡104.5太平村辖33个行政村:太平、谢山头、大畈、城头、学坑、小安、长濑、木后、吴山、竹舟、下土夭、吾古、枫柴、长乐、昌坑头、吴弄、沙河、朱弄、上大坑、样后、普爱、龙门坑、富山头、溪上、汤山、留畈、高田、西畈、里坑口、彰口塘、戴弄、下樟、横岗。仙渡乡64.9葛畈村辖15个行政村:葛畈、鲍店、董弄、仙里、芦村、皂树、何金富、南源、滴水岩、张山后、根竹园、半岭、周坑、梅田、岭头。黄村乡99.2黄村村辖19个行政村:黄村、黄泥墩、戈札、磨石坑、岭根、和垟、上郑、下郑、池岭、天堂、严溪、皂坑、黄草鸟、下陆、李村、金鸟、刘西堂、黄坑、吴处。丽新畲族乡83.3畎岸村辖10个行政村:畎岸、吾赤口、黄弄、上塘畔、山村、咸宜、马村、白岸口、双坑、黄岭上。峰源乡180庞山村下园辖20个行政村:庞山、西坑、新村、葑垟、小岭根、夏庄、横坑、赛坑、库坑、木寮、上垟、横王后、郑地、正岙、尤源、毛山、孙畲、郑张山、新砀、高源。
中黄村位于黎平城北24公里(直线),原中黄乡政府驻地。黎锦公路经街心过,亮江河流经村边,地势平坦,长条形聚落,是县内较大集市之一。原名中黄桥,万历年间(1573-1619),因建一座三拱石桥而得名,后简称中黄。海拔387米,年均气温16℃,最高气温34-36℃,最低气温零下3-5℃,无霜期290天,东接茶山村,南连秧南村,西与锦屏新化乡交界,北与盎寨村毗邻。国土面积19942亩。
清道光年间设屯,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2月设乡,1957年3月设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5月设乡。
农业历史悠久,主产水稻,其次油菜、西瓜、蔬菜、马铃薯、红薯等。1983年全面推广水稻杂交种植,粮食亩产由500公斤增至1200多斤。1993年被县种子公司选为水稻杂交制种基地至今,全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300多元。2003年国家投入19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匹配95万元)“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工程落户中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0亩,其中大田管灌1400亩,喷灌50亩,葡萄滴灌150亩。渠道建设3.1公里。建水池1个,容积500立方米,安装输水管网18.78公里,喷头100个,全村受益。
1994年国家投资13.8万元,群众集资2.5万元,开挖1270米的排洪防涝灌溉渠,同年国家投资20吨水泥,群众投工投劳加固了老金坝,受益农田100多亩。1997年国家投资16万元,群众集资7万元建成了消防、人畜饮用自来水工程。2004年国家拨款20万元加固了电站沟防渗渠道。
1995年群众集资8万元开通了闭路电视网,1998年国家投资22万元,群众集资8万元进村公路改造,路面浇上了沥青。2000年国家投资20万元,集资4.5万元进行了农网改造。2003年国家投资180万元建成了100亩葡萄园。2004年投资180万元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农田机耕道。
林业主产杉、松,其次杂树灌木。近年来林业得到重视。1997年群众自发组建了“股份造林公司”,造林1000多亩,退耕还林1200多亩,群山穿上了绿装。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98年国家投资15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建成了一幢砖混结构教学楼,并进行了校园地面硬化。近年来,为实现“两基”目标,2003年国家投资25万元又建起了一幢教学楼,配备了新的教学设备,目前全校教师22人(含附中),学生220人,入学率达100%。2003年国家投资1.6万元购置安装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为普及科技和信息开发创造了基本条件。
过去人们只靠单一的农业所得和出售小禽畜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随着经济市场的扩大,一些人从事种植,商贸活动,1985年引种西瓜,几年之后大面积推广,年经济收入30多万元。1994年栽种草莓喜获丰收,各种运输车辆16架,小百货店18家,电桶电加厂一个,木器加工厂2家,面粉加工厂2家,还有旅店、饮食店6家,家家都有了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整洁的街道,宽敞明亮的砖房,勾画出现代农村幸福的生活画面。
全村辖中黄、老屯、副司、龙寨榜、石寨、茶山、汉山、冷水塘等8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以汉族为主,朱、吴、龙三姓居多。
中黄村附近有黎平侗乡风景区、黎平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翘街古城、肇兴侗寨、少寨红军桥等旅游景点,有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黎平侗乡油茶、黎平茶叶、侗家腌鱼等特产。
关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kpjh/202507-717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属于哪个省哪个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