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网上有关“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父母及时表扬或督促孩子,让孩子发扬长处,弥补短处。

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难怪有人感叹: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考试,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所有家长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孩子必须要避的五个“坑”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第一个坑: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

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

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第五个坑: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

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

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

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最需要这五种高质量的陪伴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种: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种: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古语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一个人在十八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影响占比超过了60%,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分别为30%和10%,所以家庭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二胎之后,我放下了如日中天的事业,选择了回归家庭,陪伴孩子。

我将陪伴定义为监督及辅导孩子家庭作业,送孩子上兴趣班及辅助导班,收到的是孩子的厌倦及拖延,还有我的疲惫不堪。

今年的寒假在新冠的肆虐之下,尤显漫长。孩子去不了学校,去不了户外,如神兽困笼,倍感孤独,而网课又让孩子堂而皇之的用上电子产品,我发现女儿迷恋上了游戏“第五人格”。

这一刻我甚至有一丝绝望。昔日那些和我一起拚杀于职场的“白骨精”们,现在都已上了台阶,称呼后不是加“总”就是加“长”了,而我还日复一日地撕杀于厨房和孩子间,蓬头垢面,暗无天日。孩子似乎也感受不到我的陪伴。

扬起手想打孩子的瞬间,我看到她那双浸在泪里满是委屈的眼,那么熟悉,心顿然象被撕裂了一角,空落下已不知疼痛,在无数个眩晕的回旋里跌落回了自已的童年。

我的父母是双职工,妈妈是教师,爸爸是工程师。很小的时候,因为他们要上班,无暇照顾我和弟弟,我们被送入了厂托儿所。托儿有一堵红砖砌的高墙,将托儿所和父母上班的地方完全隔绝。墙的中间有几个漏空的洞,我本可以将头探出去张望爸爸的办公室,妈妈的学校,但阿姨不让。偶有阳光从洞口穿过照在地面上,留下块块斑驳,如倚在墙角边哭泣着的我和弟弟的泪痕,星星点点。太阳下山时,斑驳消褪成黑暗,父亲才会满脸疲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周而复始,日复一日。阿姨们给我俩取名为:“叫叫”。

后来,我们不想再当“叫叫”,哀求着父母不要送我们去托儿所,有一天,他们终于屈服于我们的眼泪,同意了。

那天,下很大的雨,我和弟弟非常兴奋,在雨水中跳跃,捋起裤管,捉小青蛙,淌小水凼。然雨越下越大,漫过了沟渠,涌向家里。我们慌乱地找物品堆在门口,弟弟在搬凳子时滑倒,殷红的血从他的头发里渗出,流向脸颊,一道道,象蜈蚣,爬满了他的脸。我扶起他,拚命地帮他擦,却越擦越多。我大声地哭,直到邻居赶来,将弟弟抱去医院。

从此,我讨厌雨。讨厌阳光下的那片斑驳。

......

我忽然一下子知道了当初自已为何会那么坚决地选择回归家庭。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但陪伴不是爸爸妈妈坐在一边,让孩子自已活动;也不是简单地询问孩子今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等类似的话题,而是要参予到孩子的学习、游戏、生活中,与孩子互动。我看似时时刻刻都在陪伴孩子,心却还遗落在职场。孩子看得到我的躯体,却无法触碰到我的心。

没有温度的陪伴,不是陪伴啊!

于时我尝试着打电话联系了班主任,感谢班主任稳稳地接住我的棒,给了我很多忠恳的建议,支持和力量!

此刻,我看见自已焦虑下的太多期待。于是我选择放下期待,放下扬起的手掌,尝试着与孩子沟通。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第五人格?”

她说:“第五人格里有许多小伙伴,我们可以扮成不同的角色,相互携持,相互帮助,一起去执行任务,一起逃脱监管者的封锁。我们有时会胜利,有时会失败,但从来不会孤单,很开心。”

我恍然大悟,原来网易爸爸也是用一种不同的陪伴方式俘获了我女儿的心。此时我有了信心,我坚信自已能将女儿从网游里唤醒,因为我的陪伴里还会有爱,有责任,有温度。

我问女儿:“如果妈妈也想和你一起去完成一项任务,那你想它是什么呢?”

她先惊讶后欢呼,开心地说道:“真的啊?那我们一起画画吧。”

于是在这个午后的阳光下,母女俩同坐在窗台前,共用一盒马克笔,同画了一个图案。我们一起讨论图案的颜色和尺寸。女儿教会我画箱子的阴影及各种嘴巴;我帮女儿处理好部分细节。其间有分歧,更多的是合作。

女儿一边画一边啍着《You raise me up》的曲子。她说:“妈妈,我好开心!以后每个午休我们都一起画画,好不好?”

我抚摸着她如花的笑面说:“好!妈妈答应你,我们还可以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包饺子,一起读饶口令......只要你愿意,我们会有很多的一起!”

阳光撒落在我俩同样上扬的嘴上 ,将眼晴挤成了一道缝,定格在今日的窗台前,伴着窗外窃窃的鸟语,很美,很令人陶醉。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今天我才真正学会了陪伴。在这场陪伴里我疗愈了童年的旧伤痛并将女儿从网游世界里拉回。

陪伴是一种如此幸福的味道!

??父母的陪伴,谁都不能取代,哪怕不言不语,只静静地呆在孩子身边,也会给孩子带去无声的鼓励、极大的安全感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陪伴并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这么简单,这只是物理离孩子很近,心却久久走不到一起。

不交流不互动,其实是一种隐性失陪,与不陪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不陪伴更加糟糕。

没有在一起,孩子还会有期待;相对无言的陪伴,只会让孩子感到受了冷落。

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陪伴要有耐心

几年前看过一位妈妈写的文章。她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好,屡受老师的责骂而走向极端,极度厌学,最后只能休学在家。

当别的孩子走进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她的孩子却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吃了就睡,醒了就玩游戏,累了继续睡。

那个时候,妈妈的内心是崩溃的。

妈妈请了长假陪着儿子,这期间,她强压住内心的焦虑和担忧,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耐心应对孩子的极端情绪,一旦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及时加以赞美和引导。

渐渐地,孩子因为一款模拟飞行游戏而喜欢上了英语学习和编程,他需要读懂英语说明书来提升游戏水平,需要编程技术来提升游戏的难度。

妈妈充满了喜悦。她终于找到了拯救孩子的突破口。

几年时间,孩子便通过主动学习成为了模拟飞行游戏的行家,并被一家飞行员训练基地聘请,为基地编制飞行员模拟训练程序。

日本早期儿童教育专家木村久一就曾说过:

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只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同理,家长也要从细心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才能提早发现问题,提早预防和杜绝。

2、陪伴要有质量

董卿曾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

十分有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加深的。

如果你想让TA好好学习,你就不能在陪伴TA的时候,看电视、玩游戏、搓麻将;

如果你想让TA懂事有礼貌,你就不能不讲道理、胡搅蛮缠;

如果你想让TA真诚善良,你就不能谎话连篇、冷漠自私。

马伊琍曾在微博中晒出一件她穿了十五年的衣服。

那是2002年为了拍摄杂志而特意从一家小店里买下的。

一直到前一段时间播出的《我的前半生》,马伊琍依然穿着它出镜,十几年身材不走样。

不用说,马伊琍节俭不奢侈浪费,她的自律,她对公益事业的热爱,这些好的品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女儿。文君竹的优秀也来自于这种无声的影响。

3、陪伴是与孩子共同成长

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过学习,也没有经过培训,冒冒失失地就成为了别人的父母,真是缺乏经验。

陪伴孩子的过程,是学习做人父母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在《爸爸去哪儿》中,刚开始,霸气“山鸡哥”陈小春会因为儿子Jasper走路慢吼他,会因为Jasper不穿鞋下地凶他;

Jasper也因为爸爸的暴脾气,不愿意与他在一起,甚至偷偷地对村长要求:能不能有一个妈妈一起参加去哪儿,因为他想和妈妈在一起。

随着相伴时间变长,陈小春会因为短暂分离担心孩子而坐立不安,会因为儿子说房间有味道而喷洒空气清新剂,会耐心地替儿子穿鞋、穿衣服。

从一个严父变为慈父,从没有耐心到很有耐心。

陪伴也让Jasper更加依恋陈小春,会期待爸爸的归来;不愿爸爸老去。

一切的改变都是在相处和陪伴中慢慢发生的。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获得爱的能力,也学会了如何去爱。

每个孩子的特质、性格、习性都不一样,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心理和情绪也会不一样。

陪伴的过程就是观察和调整相处模式的过程。

陪伴不是一味地顺从,而是在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的同时,又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连最忙碌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以21个月竞选中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而骄傲。

夫人米歇尔还透露:奥巴马每天晚上会与孩子一起共进晚餐,耐心回答她们遇到的问题,并为她们在学校的活动出谋划策。

身为总统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你还能有什么借口,将孩子独自扔在一边,而去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呢?

禾田飞歌:多家平台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关于“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kpjh/202507-8779.html

(8)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父母要...

  • liuzea
    用户072612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