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学的作用方法

网上有关“煤岩学的作用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煤岩学的作用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当前世界范围的能源紧张情况下,煤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要量与日俱增,为使煤得到合理利用与综合利用,必须加强煤的物质成分研究。煤的显微组分、显微类型和煤化作用,是近期煤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有机显微组分、无机显微组分、煤岩类型结合煤层及围岩沉积相的研究,确定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煤相;根据显微组分及其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其他特征,进行煤层对比;通过显微定量和煤级的测定,预测煤的结焦性,选择炼焦配煤,并为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通过研究煤中矿物成分的种类与赋存特征,预测煤的可选性与预防环境污染;通过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结合煤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探讨煤化作用及其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应用显微光度计与荧光显微镜测试煤化程度;确定有机质的成熟度,进行油气评价预测。

透射光下观察煤薄片是煤岩成因研究的主要手段;煤的工艺性能研究,是以反射光下观察煤光片和煤砖光片为主。在反射光下使用油浸镜头观察之前,浸蚀煤光片表面的方法。中国谢家荣在《煤岩学的几种方法》一文中提出了改进的浸蚀温度。近期荧光法的引用,更加确保低煤级的测定,加强了工艺性质的研究。

煤岩学是研究煤质的主要方法。镜质体反射率、壳质组荧光性的研究和有关仪器设备的日益完善,以及成功地对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的煤岩研究,扩大了煤岩学的研究领域,并向定量化,自动化发展。煤岩学在地质学领域和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进入了煤岩学快速发展的阶段。

细菌活体浓度如何测定,单位mg/L,不用平板计数法

1.资料收集与分析

系统收集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煤炭地质资料、煤层气地质资料、煤层气生产开发资料(钻井、测井、煤岩、压裂、排采等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通过资料分析,为研究区内煤田构造、含煤地层与煤层特征、煤变形与构造煤、煤岩煤质以及煤层气井煤粉产出影响因素研究提供资料基础。

图1-1 技术路线图

2.矿井调查及煤岩样品采集

充分利用地质学研究方法,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矿井地质调查,运用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的野外工作方法,观察研究区的煤层宏观结构构造特征,研究煤田构造、含煤沉积与煤层特征、煤变形与构造煤、煤岩等,系统采集煤岩样品,为煤岩测试分析和煤粉产出物理模拟实验提供样品。

3.现场监测及煤粉样品采集

选择不同井型、不同排采工艺、不同排采条件的典型煤层气生产井,对煤粉产出液进行长期、连续地观察、描述和监测煤粉产出情况及特征,获得煤层气生产井排采工艺、排采参数和煤粉产出的实际资料,用煤粉浓度测试仪测试煤粉液样中煤粉浓度,系统采集煤粉样品,为煤粉测试分析提供原始样品。

4.室内测试分析

对研究区的煤岩样品和煤粉样品进行室内测试分析,包括煤岩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用显微光度计测定煤岩样品的反射率,用光学显微镜对煤岩样品和煤粉样品进行煤岩显微组分定量分析,用扫描电镜对煤岩样品和煤粉样品进行形态特征和结构构造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对煤粉样品进行无机矿物成分分析,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煤粉粒度进行分析等。研究产出的煤粉与煤岩之间的关系,从煤粉的粒度、形态、成分等方面描述煤粉产出特征,研究煤粉的来源和成因。

5.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针对不同煤岩样品,在不同排采条件下,进行煤粉产出的物理模拟实验。模拟煤层气生产过程中不同排采条件下围压和驱替流速的改变对煤粉产出的影响。模拟相同排采条件下,具有不同煤岩组分和不同煤体结构的煤岩样品对煤粉产出的影响。模拟不同粒度和不同成分的煤粉在不同流速下的运移情况,揭示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煤粉在煤储层、井筒和排采系统中的运移规律。

6.测井资料分析与煤体结构解释

利用煤田地质勘探钻孔和煤层气井的测井资料,分析不同煤体结构煤在不同类型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利用测井曲线组合特征解释研究区内煤层气井主采煤层的煤体结构,揭示煤层气井煤层特性及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分布情况。

7.图件编制

利用排采日报中的数据,结合监测煤粉浓度数据,绘制煤粉浓度与排采参数关系的曲线图,分析煤粉产出与排采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测井曲线对煤层的煤体结构进行识别,统计各个煤层的煤体结构解释结果,编制各煤层煤体结构类型分布图,结合现场煤层气井煤粉产出情况,分析煤体结构对煤粉产出的影响,预测煤层气井煤粉的产出情况。

8.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煤矿井下观察到的煤层现象、测井解释结果、室内测试数据、物理模拟实验数据及现场监测数据,从煤层自身特征和工程扰动及其耦合效应入手,分析韩城区块煤层气井煤粉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煤粉的成因机制,查明煤粉产出的主控因素,揭示煤粉产出规律,提出合理的管控措施。

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培养溶液中细菌数量,比色法和比浊法是常用的方法,细菌培养液中含有活的和死的细菌、未利用完的培养基以及细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等,因此,培养液的吸光度值并不完全是细菌(活细菌、死细菌)数量的真实体现。作者比较了2 种方法(细菌培养原液、培养液离心后沉淀+ 无菌水) 测定培养液中细菌数的差异和对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菌数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用菌株

由患烂爪病的中华鳖血液中分离所得,并经检验为气单胞菌属嗜水产气单胞菌种。

1. 2 细菌培养

①选用不同pH 值的营养肉汤培养基。在预先标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pH 值(pH 值设定为4. 5 、5. 0 、5. 5 、6. 0 、6. 5 、7. 0 、7. 5 、8. 0 、8. 5 、9. 0 、9. 5 、10. 0 、10. 5 、11. 0 共13 组) 的培养基5mL ,121. 5 ℃灭菌30 min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经24 h 复壮培养的均匀菌悬液100μL ,30 ℃、140 r/ min 振荡培养24 h ,待测; ②连续培养,定期

采样。使用500 mL 锥形瓶,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方法同①,培养过程中间隔1 h 连续采样。

1. 3 细菌浓度与吸光值的相关性计算

活细菌数测定采用稀释平板法,细菌总数测定采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对细菌悬液吸光值的测定采取3 种方法进行: ①以原培养基作对照,在420 nm 处直接测定细菌悬液吸光值(记ODa) ; ②将培养后的细菌悬液离心(3 000r/ min、30 min) ,取沉淀加入与上清液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匀后,以无菌盐水作对照,测定溶液吸光值(记ODb) ; ③以原培养基作对照,测定离心后上清液的吸光值(记ODc) 。参照Lambert2Beer 定律logI0/ I = k·C(其中logI0/ I 为吸光度、C为细菌浓度) ,计算活菌数和细菌总数与对应溶液吸光值的关系,并求出常数k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pH值条件下细菌悬液的吸光值

测定不同pH 条件下的细菌培养悬液吸光度与离心沉淀+ 无菌盐水的吸光度值是两条不同的曲线,离心上清液的吸光值也不是1 条与横坐标重叠或平行的直线。说明在培养基中除细菌影响吸光值大小外,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培养基质对吸光值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 2 连续培养过程中细菌悬液吸光值的变化

细菌在连续培养21 h 过程中,间隔1 h 连续测得细菌培养原液、培养液离心上清液及培养液沉淀+ 等量无菌水在420 nm 处的吸光值。2 种菌悬液(培养液,离心沉淀+ 无菌盐水) 的吸光值变化趋势一致,但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细菌培养过程中不断有培养液组份消耗和细菌代谢产物增加,同时死亡细菌的消融产物也会对离心上清液的吸光值产生影响。因此,显示

出上清液随时间延长吸光值不断增加。试验中也发现,上清液颜色随培养时间延长变化明显,由棕**逐步变为浅**。

2. 3 细菌浓度与吸光值的关系

连续培养细菌5 h 后,在420 nm 处测定2 种菌悬液(培养原液,培养液离心后经无菌盐水定容) 的吸光值分别为0. 519 和0. 368 。经1/ 10 梯度稀释后采用平板法计数,培养液中活细菌数为5. 082 ×1023个/ mL ,根据Lambert2Beer 定律,2 种方法测得的活细菌数与吸光度的关系分别为

logI0/ I = 1. 021 ×10 - 24 ·C , logI0/ I = 7. 241 ×10 - 25·C。显微计数培养液中细菌总数为5. 285×1024 ,是其中活菌数的10. 4 倍,证明在细菌培养液中存在大量已经死亡的细菌。

3 讨 论

在比浊法测定细菌浓度时,有的方法采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1 ,3 ] ,但是,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培养基质与原培养基并不完全一致。本实验结果证实:不同细菌浓度培养物经离心沉淀后,上清液的吸光度并不完全相等,即使使用原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也不能完全消除不同培养时期或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基对吸光度的影响。死细菌对液体环境中细菌浓度的测定也有一定影响,试验对原培养液进行稀释培养和显微计数的结果差异明显,说明培养液离心沉淀物中存在大量死的细菌。活的和死的细菌之间的比例与培养条件、细菌接种量及培养时间等密切相关,如何消除这些影响,作者认为在研究细菌生长特性时应区分活细菌和细菌总数与吸光度的关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O(∩_∩)O~

我个人认为,在实验并不需要浓度有多么精确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活菌浓度。

关于“煤岩学的作用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zlan/202507-8285.html

(24)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7月25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7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煤岩学的作用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煤岩学的作用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当前世界范围的能...

  • liuzea
    用户072503 2025年07月25日

    文章不错《煤岩学的作用方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