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眩目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眩目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除了激光武器外,激光在军事应用方面还包括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侦查、激光预警。
激光武器是一种定向能武器,利用强大的定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毁伤目标或使之失效。它是利用高亮度强激光束携带的巨大能量摧毁或杀伤敌方飞机、导弹、卫星和人员等目标的高技术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低能激光武器、中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三类。低能激光武器波长在400纳米以上,输出功率一般在千瓦级。它的主要装备有激光干扰机、激光眩目器、激光致盲武器等。
中能激光武器输出功率在10千瓦至100千瓦之间,主要装备有战术激光武器的舰艇、装甲车辆及飞机等。高能激光武器输出功率在100千瓦以上,主要装备有战略激光武器和天基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的运用十分广泛,包括防御来袭导弹、清除太空垃圾、精确制导武器、拦截高速移动目标、战场通信和信息控制中心、无人驾驶飞机和摧毁关键基础设施等。
在防御来袭导弹方面,激光武器可以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等。通过使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导弹的发动机或燃料箱,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导弹或使其失效。
在清除太空垃圾方面,激光武器可以用于摧毁失效的卫星或其他太空垃圾,以避免它们对正常工作的卫星和其他航天器造成威胁。
激光武器工作原理:
1、激光武器主要分为战术和战略两大部分,主要由激光器、跟踪、瞄准、发射装置几部分组成。主要攻击方法就是穿孔和层裂,穿孔就是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作用在物体表面,加剧熔化,汽化蒸发,向外喷射的过程,形成冲击波击穿物体。
2、激光武器的基本原理是:用高能量的强激光束照射目标表面,使其受热、燃烧、熔融、蒸发或产生等离子体,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反冲力,使目标受到破坏或改变其运动轨迹。
3、激光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但是,激光武器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等恶劣天气,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也受大气影响严重。
阿英的马岛战役过程?
液晶屏辐射要比CRT屏幕低,有些品牌甚至号称零辐射。
但是建议你读一下下面的文章:
实话实说:液晶显示器六大暗伤
半年前,某计算机专业媒体的一名编辑打算做一期关于液晶显示器的选题,他跑了很多厂商,结果发现为电脑标配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厂商数量非常少。
半年后,仿佛是一声令下,市场上液晶显示器同时发出了眩目的光彩,中关村电子市场上甚至传出了断货的消息。
液晶电脑缘何突然窜红?
打算写这篇文章前,记者被告之不要逆潮流而动,毕竟在几乎所有的电脑厂家都在高唱液晶电脑的赞歌。但是在厂商们的宣传中,液晶显示器被描绘成节能、环保、无辐射的引领时尚的柔情少女。然而,对于她依然存在的缺陷,却是绝口不提。本着消费者利益考虑,我们还是需要在这里提醒——
去年12月份,《中国计算机》报社的一名编辑打算做一期关于液晶显示器的选题。他跑了很多厂商,结果发现为电脑标配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厂商数量非常少,而大部分是作为选配件,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配备,并且主要针对的是办公及商用领域的消费群体。
在此之前,海尔曾经在市场上推出过一种专为SOHO一族设计的电脑,采用的是15英寸液晶显示器,倡导的是健康理念;实达也设计出“云天”系列商务电脑,但这些都没能在市场上造成什么影响。倒是国外的一些品牌,出于丰富产品线的考虑,有些型号配置了液晶显示器,比如IBM、康柏、DELL等。
到了今年5月,伴随着暑期的临近,市场爆出新闻:液晶显示器出现在主流价格的家用电脑配置中。先是联想宣布推出两款液晶显示电脑,随后长城也宣布全线家用电脑标配液晶显示器。两大主流厂商的举动,让观望中的其他厂商猛然醒悟过来,仿佛是一声令下,市场上液晶显示器同时发出了眩目的光彩,中关村电子市场上甚至传出了断货的消息,液晶电脑市场被激活了。
7月7日,联想又爆了个大冷门,挥资18亿元购买60多万套液晶显示器,完成了中国IT第一大采购订单,TCL也不甘示后,7月21日,在惠州与三星、LG-PHILIPS和Genesis液晶显示器制造厂商缔结战略联盟。
一系列动作让人们仿佛觉得液晶显示器“炙手可热”,中国家用电脑的“液晶时代”仿佛一夜之间到来了。
商业利益应该是导致液晶显示器迅速窜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维持人们购买电脑的万元“心理线”(在这个“心理线”上厂商们才有丰厚的利润),液晶显示器成了今年暑期电脑一个闪亮的卖点,也惹得一些显示器厂商们摆脱纯平显示器的价格酣战,跟着推波助澜。
液晶显示器,不能不说的暗伤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通过和不通过的组合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图像。
在厂商们的宣传中,液晶显示器被描绘成节能、环保、无辐射的引领时尚的柔情少女,然而,对于她依然存在的缺陷,却是绝口不提。
暗伤一
首先是价格,液晶显示器的价格在显示器家族中可谓“贵族价格”,仅仅是15寸就3000元,而同尺寸的纯平显示器也不过千元左右。专家分析液晶显示屏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在制造过程中良品率很低,导致成本无法降低。目前,能够生产液晶屏的只有日本和台湾的部分厂商,技术没有完全扩散,尚未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竞争态势,并且质量上也有很大差异。在国际市场上,不同品级之间的价差可达到数十到上百美元之多。现在国内市场上某些液晶显示器价格“恶性”下跌,其实是低质低价产品。
暗伤二
液晶显示器的数字接口高处不胜寒。从理论上说,液晶显示器是纯数字设备,与电脑主机的连接也应该是采用数字式接口,采用数字接口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可以减少在模数转换过程中的信号损失和干扰;减少相应的转化电路和元件;其次不需要进行时钟频率、向量的调整。
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接口是模拟接口,存在着传输信号易受干扰、显示器内部需要加入模数转换电路、无法升级到数字接口等问题。并且,为了避免像素闪烁的出现,必须做到时钟频率、向量与模拟信号的完全一致。
此外,液晶显示器的数字接口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带有数字输出的显示卡在市面上并不多见。这样一来,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性的优势却很难充分发挥。就目前而言,提前消费的结果就是花高价买个摆设。
暗伤三
可视偏转角度过小。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可视偏转角度只有90度,只能从正面观看,从侧面看就会出现较大的亮度和色彩失真。现在市面上的液晶显示器可视偏转角度一般在140度左右,对于个人使用来说是够了,但如果几个人同时观看,失真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暗伤四
容易产生影像拖尾现象。
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特殊指标。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指的是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响应时间短,则显示运动画面时就不会产生影像拖尾的现象。这一点在玩游戏、看快速动作的影像时十分重要。足够快的响应时间才能保证画面的连贯。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般为40ms左右。
暗伤五
要打电筒吗?这句笑话说的是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由于液晶分子不能自己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辅助发光。一般来讲140流明每平方米才够。有些厂商的参数标准和实际标准还存在差距。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一些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以往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当中,采用两灯调节,因此它们的亮度和对比度都不是很好。
暗伤六
液晶“坏点”问题。液晶显示屏的材料一般采用玻璃,很容易破碎,再加上每一个像素都十分细小,常常会造成个别的像素坏掉的现象,俗称“坏点”,这是无法维修的,只有更换整个显示屏,而更换的价格往往十分昂贵。
液晶纯平,萝卜白菜各有所好
液晶显示器长久以来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展现给广大用户的只是它的婀娜身姿以及无辐射、无闪烁等优点,然而用户却还“不识庐山真面目”。近来,随着液晶显示器走下神坛,它渐渐揭开了面纱,将其容貌真切地展现在广大用户的眼前,液晶显示器与CRT显示器相比,可谓是春兰秋菊,各有胜场。传统的CRT显示器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虽然不像液晶显示器那样具备天生丽质,但在一些方面仍然有着自身绝对的优势。特别是纯平显示器的品质和价格,已经能为大众所接受,即使是颇受非议的辐射问题,也被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有数据表示,一个人每天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远远大于CRT显示器的辐射。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如果液晶显示器真有着绝对的优势,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家用电视机市场,恐怕早已经是液晶显示器的天下了。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CRT显示器在色彩以及快速图像显示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液晶显示器无法比拟的,因此对这几方面要求比较严格的专业用户而言,CRT显示器仍然是他们的首选。液晶显示器目前还不会完全取代CRT显示器的地位,只能与CRT显示器“瓜分”市场,无法独领风骚。
战争第一阶段:阿根廷方面
阿根廷方面:利用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乘英不备,以武力收复马岛,迫使英国在事实面前承认其有马岛的主权。
英国方面:决心不借付出巨大代价重占马岛。先以强大军事压力迫使阿军撤出马岛,如阿军不撤,则强行登陆夺取,战术上采取速战速决,并恪守不对阿本土及12海里领海采取军事行动的规定。
阿方行动: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特混舰队由航母1艘、驱逐舰4艘和其它舰船共约20艘及登陆兵4,000人成的第40特混舰队。
第40两栖特混舰队于4月2日零时15分派出的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4月2日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
口。八时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岛上英国守军近200人,只进行了一般抵抗,即在总督雷克
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英军无伤亡,阿军亡4人(其中上校一名)。阿方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4月3日,阿海军输送登陆兵约200人在南乔治亚岛格里恃维肯港登陆,英守军22人进行了抵抗,最后全部被阿生俘。4月7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战区”
(包括阿大陆沿岸200海里及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周围200海里水域),任命海军作战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将军为该战区司令。与此同时阿
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的“五月二十五日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再也没有人去考虑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失败了。
阿军自收复马岛至4月30日期间,为了防御英国方面的报复而不断加强马岛防御,岛上驻军到4月底由原来的4,000人增至13,000人。其部署为:阿根
廷港和肯特山地区4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9,000人,达尔文港、古斯格林一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1,700人,范宁角约50人,福克斯湾、佩布尔岛等地一个
营及支援分队共约2,000人;另外还扩建阿根廷港机场及在古斯格林、佩布尔岛修建简易机场;部署雷达站及防空部队,构筑工事;向岛上运送武器、弹药及其
它补给品等。司令部设在阿根廷港。
战争第一阶段:英国方面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
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美国人也非常积极的介入,美国人一开始想从政治上去解决这次危机。因此派当时的国
务卿黑哥将军从中斡旋,无耐双方的态度都非常的坚决。4月3日,英内阁作出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的决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英特
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月5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到达马岛后立即开始对马岛进行封锁。
英国根据战时动员法紧急动员大型商船参战
在前往马岛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战时议会签发的法令,征招
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输
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此时“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英国学生在地中海旅行,接到征招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
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疗船。由此可以看出英方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月17日英国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马岛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美国、北约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
的军火贸易,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原来与阿根廷有军火销售协议,但都支持对阿的军火禁运。同时各国还向英国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首批特混舰队于4月17日抵达中大西洋的阿森松岛,经休息、补给后,于19日启航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先遣队于4月24日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4月
22日,十四名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
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
岛上,阿守军156人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指挥官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晚六时,英军占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这样英军就在陆上首先抢占到了重要
的前进基地,这样英军就可以从容的将人员和各种装备输送上岛同时将部队展开。
25日3架英军的“山猫”式直升机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现阿方潜艇“圣菲”号随即发射导弹和投掷深水炸弹,击沉“圣菲”号潜艇,英国陆战队第42突击营和
“特别舟艇中队”在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特混舰队主力于4月29日抵马岛水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上、空中封锁的部署。英国国防部宣布从
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地区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
禁。
第二阶段:
1982年5月1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守军进行攻击。英军从阿森松岛起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同时英军使用水面舰艇舰炮对马岛的军事目标进行多次轰炸和炮击,阿方出动飞机进行还击。以后,英不断对马岛进行轰炸和炮击,主要目标是机场、雷达站、仓库等。为了能更好的取得战场主动权,英内阁批准特混舰队可以攻击封锁圈外的阿军。
随后英“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
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虽然阿海军有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舰,4艘潜艇和两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可是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不敢出战。
为了报复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阿根廷空军在5月4日派出一架法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以北40海里处发射了两枚法制AM-39“飞鱼”式空对舰导弹,击沉英国当时号称最先进的42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舰员亡20人,伤27人。
这艘排水量3200吨,造价达2亿美元的号称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一枚造价才30万美元的导弹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此后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最典型的办法就是派出加装了预警雷达的“海王”式直升机在舰队上空进行早期警戒。
英军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胁于5月6日派遣十六名SAS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仅有的14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中的8架,使阿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受到重创。
阿根廷空军让英国人的恶梦久久不能结束,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在根廷港附近水域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
肉中刺,五十名海军突击队员在5月14日晚乘三架直升机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
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14mm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岛上的1座军火库,6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英国方面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4000人,而英军能进行登陆作战的登陆部队至多才1000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于马岛上的英籍居民很多,所以英军特工人员可以在他们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英军一面封锁、轰炸、炮击马岛的一面向南大西洋继续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军基本上达到了封锁马岛、削弱马岛守军力量的目的,并已作好了在马岛登陆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
英军确定于5月21日在圣卡洛斯港登陆。圣卡洛斯港距阿根廷港约80公里,其间大部分为沼泽地,机动困难,距达尔文港约40公里。阿只在圣卡洛斯港入口处
的范宁角有40—50人防守。该地区水文、滩头状况利于登陆,岸上地形便于建立和巩固登陆场,利于防潜艇和“飞鱼”导弹的攻击。
英军登陆兵共编为两个梯队。两栖突击梯队由海军陆战第3旅(辖第40、42、45营及支援分队),伞兵团第2、3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轻
型坦克分队,防空导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阿根廷港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
后续梯队由步兵第5旅(辖3个营)及支援分队组成,共约4,000人,其任务是在突击梯队上陆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后,伺机在原登陆地域或在新的登陆地域上陆,与突击梯队共同夺取马岛。
5月21日凌晨三时,SAS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0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
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艘两栖攻击舰,4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
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500人,运送物资32000吨。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上午10时开始,阿方先后出动数批飞机共70余
架次,主要对英舰船进行空袭,炸沉英护卫舰“热心”号,重创、击伤英舰4艘。但阿方也损失了14架飞机。
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不
怕牺牲,进行攻击时往往都采用低空突防来提高命中率。但英军最终还是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0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
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月22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部署了一个“吹管”式便携式防空导弹连,专用于对抗阿军的
低空功击,完善了防空火力配系。战后很多老兵提起这天都称为奇迹的一天,他们说,“如果阿军继续发起攻击的话,英军登陆很有可能会崩溃,但感谢上帝,有了
一天的时间来重新调整”。
第2天阿军又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英军“小羚羊”号护卫舰。
5月25日这天是阿根廷国庆日,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00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
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6架“鹞”式战斗机和1架美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
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低空攻击投下的炸弹因为炸弹的起爆条件都设在由高空投掷,因此有40%的炸弹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
阿根廷空军在5月25日损失飞机高达31架。阿根廷驻达尔文港部队于24日、25日也派出小股兵力对圣卡洛斯港地区英军进行侦察袭扰活动,但被英军炮火击退。
由于阿军地面部队未进行反登陆作战,而航空兵反击的又主要打击英舰船,这样使使英军顺利地登陆和巩固了登陆场,并完成了陆上进攻准备。三天里,
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000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站稳脚根的英军登陆部队在5月27日向阿军发起攻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伞兵营为先导,第45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
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0名SAS队员为先导,第3伞兵营,第4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由于
阿军作战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使英军的进展非常顺利。英军伞兵团第2营及支援分队,大部从陆上徒步、乘直升机、吉普车和“蝎”式坦克向达尔文港开进,一部
分乘汽艇由水上向达尔文港开进。
5月28日英军开始对达尔港发起进攻。阿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毙英伞兵团第2营营长赫伯特·琼斯中校。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
军投降。英军在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战斗中,亡17人,毙伤阿军250人,俘阿军1,4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尔后,向阿根廷港方向发展
进攻。
自英军开始陆上进攻以来,阿多次出动航空兵袭击英舰船和圣卡洛斯港、达尔文港、肯特山等地的英军。5月30日阿使用“飞鱼”导弹攻击“无敌”号航母,遭英激光眩目器干扰,未中。(另有说法以2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
6月8日空袭菲茨罗伊上陆的步兵第5旅,打死打伤英军180余人,击沉英登陆舰“加拉哈德爵士”号,重创英护卫舰和登陆舰各一艘。但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000英军登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进攻力量。
5月31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6月1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
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AS和SBA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
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
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
6月8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艘,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阿军损失飞机11架。但此时的阿空军已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
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000人,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
式战斗机以及火炮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5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
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M—39“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月11日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11月23日英飞机、舰炮和炮兵对阿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随后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两姐妹山、哈里特山和朗顿山。
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14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及威廉山等地,进抵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
英军追至阿根廷港市区边缘时,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军(包括西岛2,000余人)于21时停止抵抗。
英国向全世界宣布,马岛阿军于14日21时投降。致此马岛战争以英军获胜而结束,马岛的失败导致了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这次战争中阿军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沉5、伤6),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英军亡255人(内文职28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沉6、伤10),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关于“眩目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zlan/202508-1580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眩目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眩目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除了激光武器外,激光在军事应用方面还包...
文章不错《眩目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