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长沙的名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沙的名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六大影响中国政治进程的人才群体: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经学主变派;以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以谭嗣同、唐才常、沈荩、杨毓麟、熊希龄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焦达峰等为代表的资产阶段革命派;以谭延?、杨度、刘人熙、符定一等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派、以及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为代表的新民学会派。各个人才群体内的成员,在政治上、学术上观点比较接近,相互间交往密切。这一茬又一茬的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社会舞台上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清嘉道(1796—1850)年间,以长沙岳麓书院陶澍、魏源为首的经学主变派高扬南宋湖湘学派和清初王夫之的、经世致用”之学,把知识界从汉学训诂中角脱出来,去探讨改革弊政、拯救危机的现实问题。这种学风影响到整个近代的湖湘学子。湖南近代人才辈出,陶澍称得上是肇始第一人,贺长龄曾是他的下属,魏源在他幕中达14年之久。张佩纶赞其为、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山”,意即陶澍是近代湖南人才群的源头。?曾国藩兴办湘军,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
从清道光到民初,长沙籍的大臣、尚书、总督、巡抚、都督就有20多人,如谭继洵、谭钟麟、劳崇光、张百熙、瞿鸿机、谭延?、黄铖、刘人熙等等。两江总督是清王朝极为重要的官位,它管辖着当时的江苏、安徽等等。两江总督是清王朝极为重要的官位,它管辖着当时的江苏、安徽和江西省,是清王朝财赋的主要来源。近代两江总督共30任,湖南人就占去了8位,他们是陶澍、李星沅、曾国藩、刘坤一、彭玉麟、左宗棠、曾国荃、李兴锐。除刘坤一是新宁人、彭玉麟是衡阳人外,其他都是长沙人。?清末维新运动,湖南是最开风气的省份。大批热血青年聚集省城长沙,在湖南巡抚的支持下,开学会、兴学堂、办报纸、辟轮运、建工厂,轰轰烈烈。维新志士中救国最坚定、最富牺牲精神的是长沙人,谭嗣同、唐才常、沈荩、林圭、秦力山等都为救国图强而壮烈牺牲。?辛亥革命又是湖南人打头阵。同盟会的创会元老79人,湖南占其1/4,达20人,其中黄兴、宋教仁、陈天华是主将。1905年同盟会成立的头两年,有会员979人,湖南158人,占16%,是入会人数最多的省份。在推潘清王朝的斗争中和后来的反彭护国斗争中,许多长沙志士为国损躯,如蒋翊武、刘道一、陈天华、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黄兴、蔡锷等,他们都长眠在长沙岳麓山的苍松翠柏之中。孙中山在评论湘籍志士时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
清末君主立宪派是近代湖南的又一人才群体,但以前许多论述湖南人才群体的文章,好像都在有意回避这一事实的存在。长沙是20世纪初全国最早发起立宪请愿运动的地方,是全国立宪派的重要基地,这与当时长沙聚集着大批向往开明宪政的知识分子不无关系。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物,如谭延?、杨度、刘人熙、符定一等,确实是一群“旷代逸才”。他们不仅推进了近代中国反封建的民主化进程,而且对发展长沙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到民国时期,长沙涌现的政治、军事名人就更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前期,黄埔军校1—5期共有学员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占1/4强。在国共两党长达二十多年的政权争夺战中,湖南为双方输送了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国民党方面,蒋介石虽重用浙江籍人士,但湘籍将领的比例也不小,著名者有程潜、唐生智、陈明仁、陶峙岳、李默庵、宋希濂、黄杰等。在***方面,湘籍人才之多,更是其他省难以望其项背。开国领袖毛泽东,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党和国家***任弼时、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现任国务院总理朱?基都出自长沙。
199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在十大元帅、十位大将和57位上将中,湖南籍的元帅有3人、大将6人、上将19人,其中从长沙走出去的有元帅2人(彭德怀、罗荣桓),大将5人,上将12人。以“灿若群星,辉映神州”来形容这一人才集中的情况实不为过。?
湖南长沙在文化、教育、艺术方面的名人数量虽不及江浙一带,但为数也不少。特别是近代湖南知识界介行教育救国以来,这类人才大量涌现。大致可分三大人才群体:?一是社会科学家群体,以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居多。如哲学家李达、金岳霖、蔡仪、李泽厚,历史学家周谷城、翦伯赞、吕振羽、杨荣国,以及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国际法学家周鱼便生等。?二是教育家群体。这是湘城人民最引以为荣的一个人才群体,他们创立和培育了一批全国知名学校,向海内外各条战线输送了无以数计的优秀人才。明德中学创始人胡元亻炎、周南女中创始人朱剑凡、省立一中校长符定一、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长郡中学校长王季范、雅礼中学校长劳启祥等,无一不为湘城父老和湖湘学子所敬仰。?三是文学艺术家群体,谓之“文艺湘军”。如作家萧三、丁玲、谢冰莹、周立波,美术家齐白石、杨应修、李立、陈白一,剧作家田流、欧阳予倩,音乐家黎锦晖、贺绿汀、吕骥,**明星黎明晖、王人美、胡萍等,名气之大,作品流传之广,可谓家喻户晓。?
20世纪进入下半期,三湘大地又崛起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人才群体,这就是湖南院士群体。早在1948年3月,中央研究院首次选聘院士81人,湖南就有6人当选,其中5人为长沙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5年中国科学院先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和中国工程院1994年选聘院士以来,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其中湖南院士达百余名。湖南院士包括湘籍院士和长期在长沙工作的外省市籍院士。据初步调查,湖南院士共有104名,其中湘籍院士82名(湘籍院士中长沙籍和曾在长沙读书的达52名),在长沙工作的院士目前还有22名。不少院士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科技某一领域创下了许多第一,或成为某学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92年邮电部发行一套四枚的“中国著名科学家”纪念邮票,长沙就占去2人,一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依原体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一位是中国骨肠病学创始人之一的医学家老孝骞。还有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旋转态振幅的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农学家袁隆平,有“地洼学说之父”美誉的地质学家陈国达等。像这样享有国际盛誉,在某一领域有开拓性创新的两院院士,长沙不下数十人。?
从上述介绍可知,“长沙名人”集中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领域,在工商业和经济管理领域鲜有像荣毅仁、王光英、胡厥文那样显赫人物的出现。“
官居从一品。
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居从一品。
正式官衔为督办两江(即江南省和江西省)地方提督军务 、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
两江总督前身为顺治四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总督府驻江宁(今南京)。 顺治九年,总督府一度迁往南昌,改名江西总督,不过很快恢复旧制。康熙元年,操江事务划归江南总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为两江总督。雍正元年,授与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衔。道光十一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 自同治五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清代同治前的总督署所在地具体在南京何处有待考证;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后总督署位于南京城正中(今南京总统府内),明汉王府旧址,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时期辟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先后作为江苏统战部、民革江苏中央、江苏省政协所在地,现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其职位多由满人担任,之后汉人渐多。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有影响的计80余人,98任,历247年。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
关于“长沙的名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zsfx/202507-606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长沙的名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长沙的名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六大影响中国政治进程的人才群体...
文章不错《长沙的名人》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