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麟士的人物作品

网上有关“顾麟士的人物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顾麟士的人物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顾鹤逸所作山水多逸气,自成高格。初学“四王”,后追宗元明诸大家,具有吴门画派以健笔写柔情,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绘画特色,有云林清秘遗风。其设色清丽雅逸,点苔沉着老健,晚年喜用枯笔皴擦,可与麓台、石谷相颉颃,声望极高。出版画册有《顾鹤逸山水册》(西泠印社)、《顾鹤逸仿宋元山水册》(天绘书局)、《顾西津仿古山水册上下》(天绘书局)、《顾鹤逸中年山水精品》(天绘书局)等。著作有《过云楼读书画记》、《鹤庐画赘》、《鹤庐印存》,以及未竟完成的《因因庵石墨记》等。1930年5月17日因患中风疾病寿终于朱家园寓所,享年六十又六。苏州名士郑逸梅曾挽之以诗。云:“当代丹青手,无心不遗,高风梅福隐,绝学虎头痴。文苑有千古。鸡林重一时,耕烟骖勒者,先后是我师。”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

赵左(1573—1644)左一作佐,字文度。活跃于明代后期。万历、崇祯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赵左,为诸生时,诗文即出众,曾赴北京,以一首秋草诗一鸣惊人,人呼为“赵秋草”。后得顾正谊赏识,让他与宋懋晋向好友宋旭学画,此后画名渐显。山水师法董源,兼学黄公望、倪瓒。画云山以己意出之,有似米(芾)非米之妙。善用干笔焦墨而又长于烘染,后受董其昌的画风影响,形成笔墨灵秀、设色雅致的风格。他与弟子沈士充、朱轩、叶有年、陈廉、李肇亨等构成的艺术群体,被人们称为“苏松派”。论画主张要得所画物象之势,应取势布景交错而不繁乱。因一生穷困,曾为董其昌代笔。所著《大愚庵遗集》已失传,散落的诗文由其子搜辑成一集存世。传世作品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秋山幽居图》扇面(藏上海博物馆)、万历四十年(1612)作《溪山无尽图》卷)收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长江叠翠图》卷(藏中国美术馆)等。另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大岭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江草阁图》轴及上海博物馆藏《仿大痴秋山无尽图》卷、《山水卷》等。

一、师从宋旭。宋旭(1525-?年),字初旸,号石门,浙江湖州人,后徙居上海松江,以画山水最为擅长,主要师法“明四家”之一的沈周,风格雄劲古拙,为“松江派”之祖。赵左的山水画是以宋旭

《山居闲眺图》上海博物馆藏

为基础,上溯源流,追摹董源、倪瓒笔意,兼采米氏云山与黄子久浅绛法,善用干笔焦墨,长于烘染,水墨湿润,极富神韵。清王原祁《佩文斋书画谱》中即有云:“(赵左)学于宋旭……其画宗董源,兼有黄公望、倪瓒之意。”

二、受董其昌山水画影响。董其昌是明代后期书画大家,其山水画理论与实践影响了明末乃至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加之董氏社会地位显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结交了大量的仕宦、文人和书画家,因此名重一时,影从者甚众。由于董其昌是松江人氏,因此当时松江地区的许多画派都以追随董氏,强调摹古,重视笔墨为潮流,而赵左身处其间,在绘画创作上受乡贤之影响也是必然的。

赵左与董氏是翰墨挚友,并有着长期的书画交往,是董氏绘画最重要的代笔人之一。对此,清朱彝尊(1629-1709年)在《论画绝句十二首》中指出“隐君赵左僧珂雪,每替香光应接忙。泾渭淄渑终有别,漫因题字概收藏。”又朱氏自注云:“董文敏疲于应酬,每倩赵文度及雪公代笔,亲为书款。” 同时,清姜绍书(生卒年不详)在《无声诗史》中亦有云:“与董思白为翰墨友,流传董迹,颇有出文度手者。”可见,赵左为董氏代笔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左在绘画上的功力确是不凡。

赵左《山水册》

赵左绘画作品《山水册》,现由金陵天渡楼收藏。

当然,赵左为董其昌代笔与董氏原作是有本质区别的。赵氏长于烘染,在树木等的刻画上立体感强,层次繁复,风格细润,于绘画技巧上更为精能,但笔墨功力与董其昌相比则略显单薄,这主要是由于董氏所具有的超凡书法功底是赵左力所不逮的。赵左作为“松江派”山水的领袖,自具有其独到之处。《无声诗史》记其论画一则,阐述了他对山水画创作的艺术见解。他主张画山水,须得山川林木、楼观舟车、人物屋宇之势,做到取势布景,交错而不繁乱;景物布置,须一一自然合理;景色先以朽笔勾出,然后落墨,使景致、笔墨交融,成画后才富有意味。

他创作的山水画,亦力求体现这些思想。景物大多较为繁复,有时画烟岚云雾流动于层峦叠嶂、坡谷幽溪涧;并以斜径、溪桥、房屋、树木,掩映穿插。笔墨方面,或用浓、湿、浅、淡的墨色染出山峦向背,同时渍出浮动的白云;或作浅绛设色,与笔墨的运用相融。还经常参用米氏父子、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不同画法。

他的山水画秀劲飘逸的韵致也吸引了一大批松江画家追随其左右,如赵泂、叶有年、吴振、释常莹等,都从学于赵左绘画,使得明末清初的松江画坛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赵左的许多作品也为时人和后世视为世袭之珍。

赵左《溪山深秀图》轴,绢本,设色,纵141厘米,横63厘米,曾藏当代画家郭味蕖处,郭先生在手抄本《知鱼堂书画录》中有详细著录,文记:“赵文度仿子久山水轴。绢本,设色,长四尺六

赵左画作(29张)

寸,宽二尺。董其昌跋四行在上。‘溪山深秀,万历戊申冬十一月为儒仲先生画,赵左。’白文‘赵左之印’方印,白文‘文度氏’方印。‘文度为儒仲作此图,可谓殉知之合,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有子久意,其昌题。’朱文‘竹朋鉴定’长方印。”

此图所署年款“万历戊申”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属赵左早期作品。根据目前对赵左的研究,其生卒年不祥,已知的记年作品最早者成于万历三十一年(1903年),推测出生年代约在公元1570年左右,最晚者成于崇祯六年(1633年),其享年当六十余岁。《溪山深秀图》应创作于三十余岁,故属早期。赵左画风的发展与演变,据现有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三个阶段,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以前属早期阶段,作品有显著的吴派影响与仿古倾向,仿古自唐、五代至宋、元,泛学诸家,各得其要;题款字体方整,转折圆柔。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至泰昌元年(1620年)属中期阶段,逐渐形成自己面貌,部分作品受董其昌较大影响,造型已由精细、写实转为简化、平面和形式化,笔墨也由工谨变为自由活泼;款书字体渐趋瘦劲。泰昌元年(1620年)以后属晚期阶段,自身面貌成熟,表现出平淡天真风格;款书也结体瘦长,用笔尖利,线条挺秀。此幅《溪山深秀图》甚吻合早期阶段的风貌。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陶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 先秦美术

(一)先秦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

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

(二)先秦雕塑艺术

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

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

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

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形象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

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物的小型雕塑

陶塑相对青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

(三)先秦绘画

1、三幅先秦帛画的名称、内容、性质

《龙凤人物图》长裙细腰女子,双手向前合掌,前上方画一龙一凤。有引魂升天的性质。

《人物御龙图》危冠长袍侧身贵族,驾驭巨龙飞天的景象

《缯书》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最为突出的是三头人物形象。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

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 秦汉美术

(一)秦汉绘画

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

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

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没骨画法的先驱)

4、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

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5、汉代墓室壁画的重要代表、主要表现题材

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

6、汉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

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

7、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

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

(二)秦汉雕塑

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皆为手塑,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2、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

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

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

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

4、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

(三)秦汉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

画像石: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

画像砖: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构件

2、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两种制作方法

3、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兴盛的原因

兴盛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

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艺术表现特征

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

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艺术表现特征。。。。。。

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

a、反映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

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

(四)秦汉工艺美术

举例说明秦汉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与染织刺绣工艺的艺术成就

如有名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

P66未整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南传佛教美术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

源于秣莵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三种。

(二)北方佛教美术

北方佛教造像几大石窟的艺术成就及造像风格特征

云冈石窟:造型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风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巩县石窟寺:脸型方圆、体型丰腴,注重内在性情刻画。

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泥塑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石窟:脸型圆浑、衣褶贴身、线条柔和、造型写实等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1、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代表作品

曹不兴(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

卫协(曹不兴之徒,《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等等)

戴逵(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陆探微:风格秀骨清像,从师顾恺之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

(四)绘画理论

1、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几篇画论著作

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2、山水画形成期宗炳、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著作

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

a、传神论,b、强调以形写神,c、迁想妙得。

4、谢赫的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3、尉迟乙僧的绘画特点

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

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

风格: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5、孙位及其作品

孙位《高逸图》

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齐翰:《勘书图》

卫贤:《高士图》《闸口盘车图》

7、中国人物画的“四家样”及各自的风格

四家样:张僧繇、周肪、吴道子、曹仲达

风格。。。。?

(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

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

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

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

3、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王维、张璪、王洽等等

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

水墨渲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涉古今。南宗画派鼻祖

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

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

关仝:师法荆浩 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

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

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三)隋唐五代山水花鸟鞍马画

1、鞍马题材画家及代表作品

曹霸(作品今皆不存)

陈闳《八公图》

韦无忝(记载《习马图》《散马图》等皆不传世)

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韦偃《双骑图》

2、画牛名家及存世作品

韩滉《五牛图》、

戴蒿《斗牛图》

3、唐代花鸟画代表画家及艺术成就

薛稷:擅长画鹤、

殷仲容:擅书画

边鸾:花鸟画祖师

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

黄筌 “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

徐熙 “徐家野逸”;线条为主 色彩为辅

(四)宗教墓室壁画及石刻线画

唐代宗教壁画和墓室壁画与当时绘画的相互影响 。。。。

(五)隋唐五代雕塑

1、唐代陵墓石雕艺术的代表

唐太宗的昭陵、高宗及武则天的乾陵、武则天母亲的顺陵

2、隋唐重要的雕塑家

韩伯通、宋法智、吴道子、杨惠之、张阿乾、王耐儿等。

3、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主要表现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

宋代画家郭熙受杨惠之启发,创造了塑绘结合的“影壁”艺术。

(六)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唐代陶瓷美术的代表作品

唐三彩:低温釉陶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宋元山水画1、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

1. 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3. 郭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

4. 赵伯驹和赵伯骕兄弟:《江山秋色图》《万松金阙图》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2、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的主要观点

提出“三远”构图置景法;即“高、深、平” 提出山水画价值论

提出山水画学习方法 提出对山水美的观照 提出山水画对修养的积炼和对精神的涵摄作用

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 大斧劈皴、水墨苍劲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 细腻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王蒙《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

8、元代山水画的其他代表人物

钱选、高克恭、赵雍、曹知白、唐棣、朱德润、盛懋

(二)宋元人物画

1、北宋宗教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艺术特点

武宗元、师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

2、南宋减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梁楷《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斫竹图》等

3、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4、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1钱选和赵孟頫古意画风 2张渥的白描人物 3王绎的肖像画 5、元代宗教壁画的代表

佛教的莫高窟3号窟和西藏寺庙壁画

道教的永乐宫壁画

(三)宋元花鸟画

1、宋代画院机构名称《翰林图画院》

2、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作品及风格

《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图》

微宗以工整细致色彩绚丽见长,重写实。

3、宋代画院的其他花鸟画家代表人物

赵昌(善用色)易元吉(善画猿)、崔白(多才多艺)、李迪(脱离黄家富贵,向荒疏淡逸方向发展)林椿(工整细腻)

4、宋代文人花鸟画家的代表人物

文同,擅长画竹《墨竹图》、僧仲仁和赵孟坚,都以画梅著称,

5、元代花鸟画的两大风格

体院风格花鸟,工笔设色,代表有钱选、赵孟頫、任仁发和王渊。

文人花鸟,代表有:李衎、赵孟頫、柯九思、王冕、王渊等。

6、元代擅画竹、梅、墨花墨禽的代表人物

李衎(kàn) 画竹、王冕画梅、王渊张中墨画墨梅

(四)宋元雕塑

元代宗教雕塑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元代雕书最大特点是宗教题材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趋势。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居庸关过街塔的天王像;杭州飞来峰的摩岩造像;洛阳白马寺十八罗汉像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

(五)宋元工艺美术

1、宋代五大名窑及各自特色

”定、汝、官、哥、钧“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釉质莹厚滋润,葱绿或深灰色,有印花、刻花。 2钧窑:胎骨为羊肝色、厚而不透明,窑变色斑美丽无比。以紫、红、青、白闻名。 3定窑:白釉瓷器为主,坚细轻巧、花纹图案风格典雅

4官窑:釉色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哥窑:百圾碎、鱼子纹,釉色有月白、粉青等。

2、元代瓷器产地及各自特点

南方的景德镇、龙泉窑和北方的钧窑

景德镇:白瓷得到发展,釉里红装饰,粗大、厚重、朴俗

龙泉窑:釉色青中带绿、供应出口。

钧窑:粗。

第七章 明清美术

(一)明清山水画

1、明代浙派山水画家及作品

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

戴进(浙派创始人)《风雨归舟图》《渔舟伯月图》《春山积翠图》《溪堂诗意图》等

吴伟:《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灞桥风雪图》 等。

蓝瑛:《山水册》《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门四家的作品及风格特征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

1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2.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3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

4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明代后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4、董其昌的画风及代表作品

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

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枯笔水墨,一是没骨或浅绛

《仿米氏水墨山水图》《仿唐代扬升没骨山水图》《秋兴八景图》

5、明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及作品

较有名的还有早期的王履《华山图》、王绂fú《山亭文会图》《凤城饯咏图》,中期的周臣《田家图》培养了唐寅和仇英。

6、清初“四王”、吴历的艺术风格

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夏山飞瀑图》等

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浮岚暖翠图》等

王翚huī: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溪山渔乐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阳面皴”

7、清代三画僧的艺术风格

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师”,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胧。

髡kūn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风范。

石涛:大胆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力倡革新,打破前人巢臼,扫除当时萎靡之风。

8、“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龚贤、樊圻qí、高岑cé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

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溪山无尽图》《挂壁飞泉图》等等。

(二)明清花鸟画

1、明代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风格特点

边文进:擅长画果翎毛,取法“黄家”,代表作有《竹鹤图》

林良:擅长水墨花鸟,造型准确,法度森严,用笔粗阔有力,用墨豪放。对文人花鸟画的真正确立起到了开启作用。代表作《雄鹰八哥图》

吕纪:有工笔重彩《桂菊山禽图》 也有水墨淡色写意《残荷鹰鹭图》;

2、吴派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吴派花鸟画反映了文人花鸟(题材和技法)在明代的发展,

沈周《枯树八哥图》《墨花图》《慈乌图》

文徵明:兰竹题材较多《墨竹图》《寒香仙伴图》

唐寅《春雨鸣禽图》《墨梅图》

3、明代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与影响

陈淳《葵石图》开启水墨大写意花鸟风格。

徐渭《杂花图卷》真正完成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4、清代恽寿平、朱耷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恽yùn寿平:或纯色作画,寓色于笔,明丽清润,造意精微;或墨色并用,相映成趣,点染雅淡,疏秀飘逸。朱耷dā:简括、夸张、变形

5、“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与风格

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1郑燮xiè:以画竹来表现它的思想情感,提出艺术应心摹手追以气韵为先,代表作有《丛竹图》 2李鳝:用笔奔放自如,在题材、笔墨上,大胆地创新。代表作:《芭蕉睡鹅图》《松石牡丹图》

3.金农:构图别有意境,形象古拙,笔墨凝重,风格高古,擅画竹

4.黄慎: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次。 5.汪士慎:以画梅著名,密蕊繁枝,清淡秀雅。

6.高翔:也以画梅著名,还能山水肖像 7.李方膺:画梅兰竹菊,落笔磊落飞动,晚年专工画梅,以瘦硬见长。 8罗聘:金农弟子,八怪中唯一能画壁画的。见多识广。

6、“海上画派”的代表性画家

海派求变化,喜创新。生机勃勃,不守成规。

三任(仁熊、任薰兄弟,徒弟任颐)、赵之嫌(创立海派基调)、虚谷、吴昌硕。

(三)明清人物画

1、明代浙派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人物

取法南宋院体,笔墨以粗放苍劲为特色,画面注重气势

代表人物有:郭诩,吴伟,戴进(三人均有工整粗放两种风格)

2、唐寅、仇英的人物国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吴派唐寅:水墨写意和工笔重彩。《秋风纨扇图》(兼工带写)为其水墨作品代表。工笔代表为《孟蜀宫妓图》(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

仇英:也有细工设色和粗简水墨两种画法。工笔重彩《捣衣图》;粗笔水墨《柳下眠琴图》

3、“南陈北崔”的代表人物及画风

陈洪绶:人物成就最为突出。夸大、变形的风格特征,人物奇古艳雅;《仕女图》细秀清淡,具古典之趣。《笼鹅图》;

崔子忠:画风也以高古变形为特色,但比陈洪绶温和。《云中玉女图》《杏园夜宴图》

4、明代肖像画的代表画家及技法特点

丁允鹏:擅人物,早期用笔文秀细腻,晚年变得粗厚苍劲、自成一家。《漉洒图》《洗象图》

曾鲸:受西洋人物画影响,并将其融入传统肖像中而别开生面。《张卿子像》

5、清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清代人物画家前期以禹之鼎、焦秉贞、改琦、费丹旭等盛名于世,晚期以“三任(仁熊任薰任颐)”为代表。

陈洪绶体系:高古雄伟,笔力劲健(前期高其佩〔创“指头画”〕苏六朋苏长春,晚期“三任”);

仇英体系:精密工丽,灵秀艳逸(禹之鼎〔以白描取胜〕、郎世宁、焦秉贞、冷枚)

(四)明代壁画、版画和年画

1、明代版画的代表作品

较有名的有:西厢记插图、水浒传插图、青楼韵语插图、牡丹亭插图、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jiān谱

2、明代年画的产地及各自的风格特点

天津杨柳青年画:受北京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细生动,设色鲜雅,题词讲究。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与彩绘结合,具有悉尼辉煌效果

苏州桃花坞:受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精致,人物作微笑表情。着重描绘日益繁荣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

山东潍县杨家埠:造型夸张,完整饱满均衡有装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和民间戏曲故事。具有很强的民俗特色。

(五)明清雕塑

明清雕塑的特点

其中的仪卫雕刻(如明代石狮形象)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

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小型玩赏性雕塑,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如天津的“泥人张”)。

(六)明清工艺美术

明式家具的特点与主要产地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利,装饰适度。重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声场中心苏州与广州。

第八章 近代美术

(一)近代中国画

1、近代中国画的三大分期?

近代美术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美术的近代化(1911-1927);2、中西美术混流(1928-1937);

3、现实主义美术鼎盛和向现代转型(1938-1949)

近代中国画的三大流派:

1、北京画坛(绘画风气趋于保守,陈师曾);

2、海上画派(继承扬州画派的创新精神,一定程度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

3、岭南画派(受外影响,大胆融合西洋画法以革新国画,高氏)。

近代中后期杰出国画家有张大千,溥心畲,黄宾虹,齐白石。

2、北京画坛的代表性画家及各自特点

陈师曾:主张中国画革新,率先反对“四王”的复古陋习,努力恢复中国绘画师造化的优秀传统;吸收西洋画对景写生之长,形成他开创的写生法。

金拱北:博物馆事业奠基人,民国前期画坛上力倡传统的主帅。

还有萧俊贤、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3、“画坛三重臣”指哪三位画家及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徐悲鸿:远洋功习油画,回国主要精力放在艺术教育和改良中国画上,浑厚扎实的写实功力,作品蕴含着深刻思想,作品分西洋画和中国画两类,以人物为主,动物风景为次;

刘海粟: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学院——上海图画美术院,注重个性发挥,气度豪放、笔势奔逸、敢于创新。

林风眠:认为一年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其绘画感情色彩浓郁,线条流畅奔逸,色墨浓重大胆;方形构图不留白,画面浓重饱满。以富于哲理性的主题和新颖的形式刷新了中国画坛。

(二)近代西洋画

油画在中国近代是如何发展的

启蒙时期,出现了李叔同、李铁生等赴日赴欧学习近代美术的先驱。李叔同成为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传播西洋美术的第一位启蒙者,

启蒙时期的重要画家还有周湘、陈抱一等。

西洋画传入中国后曾兴盛一时,之后开始动摇,期间出现了颜文梁、陈抱一、潘玉良等西洋化阵地的坚守者。

之后又出现了李毅士、汪亚尘等中西绘画合璧的佼佼者,以及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代表唐一禾、董希文、吴作人等。

(三)近代版画的代表画家及风格特点李桦、黄新坡、古元、彦涵、力群、胡一川、江丰、陈烟桥等。

中国近代版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发展与战争相伴。具有它特殊的意义。

(四)近代雕塑在写实造型方面的突破及代表人物

以20-30年代江小鹣、李金发和40年代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为代表,他们相继出国学习西方雕塑观念和艺术技巧。

20年代上海美专等学校设立雕塑科造就了中国第一批雕塑人才,

近代雕塑曙光显现于1929年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雕塑作品50多件。具有深远意义。

30年代南京各界成立了孙中山铜像委员会

关于“顾麟士的人物作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zsfx/202507-7237.html

(6)
liuzea的头像liuzea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liuzea的头像
    liuzea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 liuzea
    liuzea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顾麟士的人物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顾麟士的人物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顾鹤逸所作山水多逸...

  • liuzea
    用户072307 2025年07月23日

    文章不错《顾麟士的人物作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