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木麻黄的栽培技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麻黄的栽培技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采穗圃母株材料来源:插条应采用根蘖萌条或生长健壮的幼龄母树的嫩枝。凡在野外采集插条的应把插条基部浸入盛有水的水桶中保鲜。一般根据树种或品种的生根难易.分别采用浸水处理、萘酸等生长素处理、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处理,以及杀菌处理:应除去萌条中较老和较嫩的枝条.剪取萌条中半木质化的部分,每枝插条应带3—5个叶片,插条长8—10厘米,应将插条上较嫩的顶端以及叶腋下过长的小枝剪掉,并将过大的叶片剪去1/2—2/3,以减少蒸发,以利于生根、成活。同时可采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
2、圃地准备。于定植前一年秋季,进行全面劈草、清杂、挖树头,并清除林地所有的剩余物。
3、整厢作床。进行土地平整、作床,作床前应进行土壤改良,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基肥应施放均匀,并与土壤混合均匀。圃地床面宽100厘米,沟底宽30厘米,床面力求平整,开好排水沟。
4、栽植。在整好的苗床上定植,株距0.3米,行距0.3米,即11.11万株/公顷左右,植穴品字型排列,一般每行3株,并分别无性系绘制好定植图,作好记录。
5.经营管理。采穗母树的培育:栽植后应加强管理,适当浇水,以利于成活。当年10月和第二年7月将苗木各修剪一次,促进侧芽萌发,多长侧枝,矮化母株,当各级骨干枝形成后,可连年剪取穗条,并根据情况逐年增加留条数量。 5树种木麻黄
1.材料选择。从良种采穗圃采集木麻黄嫩枝条,或采集1年生以内生长健壮的幼苗,以2-3月龄嫩枝条,带2-3个分叉小枝为宜,截取其末梢7—10厘米长的小枝。2.材料处理。根据树种或品种生根难易,分别采用浸水处理、萘乙酸等生长素处理及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处理,同时,进行杀菌处理。把插条捆成束,每束的插条数以每瓶适宜容纳的插条数为准,插条基部浸药部位与水培时浸水的部位一致,一般浸药高度为3—6厘米。3.水培器皿选用。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规格为H105—125毫米、 43__165毫米。采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波尔多液消毒,或利用阳光曝晒消毒。平整圃地,用s%福尔马林喷撒并覆盖薄膜进行消毒处理。按1米宽排列成带畦状,排列时注意瓶直、不倾斜,带间距30厘米,四周设置排水沟。水位控制:5—9月高温季节水位应控制在4厘米,4月、10月水位控制在3厘米。在本场,一般4—11月份发根率最高,可采用全日照催根。4.水培育苗。在气温高、阳光强的季节应搭荫棚进行遮荫。每天加水的水位要保持一致,加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在日照强烈时需要多加一次水,稳定保持正常水位。经5—11天时间,当初根长到2—3厘米时,需移至沙床假植驯化。5.沙床假植驯化。将玻璃瓶育出的插条苗移植到用海沙作沙床.进行沙床假植驯化。要求在持续的阴雨天移植,保证成活率,沿海春、夏、秋的干旱频度大,务必做到这一点。一般使用海沙作沙床的基质,同时还需适当施肥,这样可强化根、茎、枝生长,并促进生根。假植密度以每30厘米长的假植沟植苗100株.行距12-15厘米.植入的深度约为插条全长的1/3。苗木要扶直,避免歪斜。经沙床驯化15天后的插条苗,根系发达,茎枝茁壮,移植成活率高。6.移植。经沙床假植驯化的插条苗,再移植到容器或大田苗圃地培育。待符合定植苗标准时,方可出圃造林。沙床假植苗的起苗在傍晚或清晨进行;不能用手拔苗,以防断根。需用竹片撬起苗根。苗根应打上黄泥浆,装入塑料桶或木箱内,填充湿木屑,运输过程中根部切勿浸水,以防烂根。7.苗木出圃。苗高40厘米、地径0.4厘米以上时可出圃造林。按苗木质量标准要求做好起苗、分级、包装、运输等项工作。苗木需要长途运输的,应用木箱、或纸箱等包装,以免容器苗散裂,装包时要填写“苗木出圃合格证”,同时,运输过程应避免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必要时还要洒水,保持根部湿润。
什么是木马黄,主要做什么用处。
木贼麻黄(通用名) 木麻黄(通称),山麻黄(河北、山西) 图版110: 5-7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ser. 6 (Sci. Nat.) 7: 501. 1851; Stapf in Denkschr. Math.-Nat. Kl. Abad. Wiss. Wien 56(2): 81. T. 3. t. 21. f. 1-4. 1889; Skan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38. 1902; Rehd. in Journ. Arn. Arb. 4: 128. 1923, Man. Cult. Trees and Shrubs 68. 1927, ed. 2. 70. 1940, et Bibliogr. 65. 1949; 胡先骕、陈焕镛, 中国植物图谱 2: 5. t. 55. 1929; Bobrov in Kom. Fl. URSS 1: 203. 1934; 郝景盛, 中国裸子植物志 130. 1945, 再版 108. 1951;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 1: 293. 196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336. 图672. 1972. ——Ephedra shennungiana Tang in Journ Amer. Pharm. Assoc. 17: 339. f. 1-2. 1928; 郝景盛, 同上。
直立小灌木,高达1米,木质茎粗长,直立,稀部分匍匐状,基部径达1-1.5厘米,中部茎枝一般径3-4毫米;小枝细,径约1毫米,节间短,长1-3.5厘米,多为1:5-2.5厘米,纵槽纹细浅不明显,常被白粉呈蓝绿色或灰绿色。叶2裂,长1.5-2毫米,褐色,大部合生,上部约1/4分离,裂片短三角形,先端钝。雄球花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无梗或开花时有短梗,卵圆形或窄卵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苞片3-4对,基部约1/3合生,假花被近圆形,雄蕊6-8,花丝全部合生,微外露,花药2室,稀3室;雌球花常2个对生于节上,窄卵圆形或窄菱形,苞片3对,菱形或卵状菱形,最上一对苞片约2/3合生,雌花1-2,珠被管长达2毫米,稍弯曲。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长卵圆形或卵圆形,长8-10毫米,径4-5毫米,具短梗;种子通常1粒,窄长卵圆形,长约7毫米,径2.5-3毫米, 顶端窄缩成颈柱状,基部渐窄圆,具明显的点状种脐与种阜。花期6-7月,种子8-9月成熟。
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西部、甘肃及新疆等省区。生于干旱地区的山脊、山顶及岩壁等处。蒙古、苏联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苏联。
楼主说的应该是木麻黄。
木麻黄,拉丁名:Casuarinn equiestifolia),系乔木,属于被子植物门木麻黄科,是从澳大利亚等地引进的外来树种。自20世纪50年代末木麻黄引种种植以来,现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在防风固沙,抵御海潮和风暴潮,极大改善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在提供用材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它又是速生的用材之树,栽培6年左右的木麻黄,高度一般可达8-10米之间。它那经褐色坚硬的材质,可制枕木、矿柱、农具、渔业用材的家具,它的树皮富含单宁,其枝梢用处也很多,如青嫩的是牛羊的“粮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关于“木麻黄的栽培技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zsfx/202507-914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木麻黄的栽培技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麻黄的栽培技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采穗圃母株材...
文章不错《木麻黄的栽培技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