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1、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什么意思
要知道在传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廖化已经七十多岁了;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蜀汉后期乏力,没有大将,只好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出山。就算是在现在七十岁要是还能自己到处走走玩玩,都已经算是身体很不错的了,但是廖化还能胜过蜀汉的那些将军,成为大将,由此可见三国里老当益壮的不仅仅是黄忠,还有这位名声并不太好的廖化。
2、后一句是什么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王平原本是曹操的部下,后来在曹操和刘备争汉中时,投降刘备,后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守街亭 是一个副将,在战役中,曾多次向马谡谏言,奈何并没有被采纳。后来受诸葛亮器重,多次同诸葛亮北伐,履历战功。他可以说说此时蜀汉的一道曙光,为蜀汉撑起了半壁江山。
由于王平自小便生活在军队中,所以识字甚少,可以说是一个文盲,但是王平常常让别人读书给他听,知晓其大义。王平是一个十分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平时与人交谈甚少开玩笑,一整天都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但是王平生性比较多疑,又有些狭隘,有时还会自轻,是为一大缺陷。蜀汉人才稀少,最终没落,和诸葛亮用人失误脱不了干系,但是小编认为世间一切皆是有定数的,只不过是蜀国的气数已尽罢了。
3、为什么蜀国人才短缺
从客观来说,地理环境不好导致百姓文化素质低,自然难出人才,再者战争的接连不断,使人才流失,从主观方面来讲,刘备和诸葛亮用人不当也是导致蜀汉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刘备没能正确任命黄权,导致后来东征孙吴时惨败,黄权最后归顺于曹魏。诸葛亮用人不当最出名的当属挥泪斩马谡了。
魏延在当时也是一名大将,但却未得诸葛亮重用,最后还因为诸葛亮临死前的话而死,着实令人可惜。而对于马谡,诸葛亮一提再提,十分看中他,马谡也许确实是一个有智谋,有才华的人,可惜太过于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所以导致后来街亭失守,自己丢了命不说,这一战役让蜀汉节节败退,曹魏大军压境,奠定了蜀汉不久亡矣的命运。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这话的意思是说蜀汉已经没有大将了,连廖化这样的人都能拿来当先锋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廖化的能力很差,同时还感觉蜀汉已经没有人才了,但问题是,廖化很差吗?
实际上廖化并不差,虽然不能作为名将,在史书《三国志》也没有传记,但廖化的一生显然是传奇的一生,他见证了蜀汉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过程,同时廖化也是文武双全的将领,论文,他最早就是关羽的主薄,之后因为千里离吴投蜀,被刘备封为宜都太守,当刘备在夷陵大败时,廖化还神奇地率领一支军队成建制地撤回益州。
廖化
论武,廖化曾在阴平郡太守任上击败了魏国广魏郡太守游奕,杀死了南安郡太守王赟,在蜀汉灭亡的那一年,廖化已经做到了蜀汉政权的右车骑将军兼并州刺史,算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与廖化在同一时期的将领还有左车骑将军兼冀州刺史张翼、征西大将军宗预、镇西将军胡济、巴东太守罗宪、建宁太守霍弋、大将军姜维等人。
其实,蜀汉后期也是有人才的,但不如初期的人才那么多,这不是蜀汉一家的现象,在魏国与东吴,人才也是凋零得厉害,三国都是远远没有初期的人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人才凋零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这里只分析蜀汉。一个政权想要维持人才的持续,就必须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才能让人才源源不断补充进来。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到了魏晋时期是九品中正制,刘备和诸葛亮主政的蜀汉仍然是采用两汉的人才选拔制度。
2、要有培养人才的大环境。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是一段乱世,乱世之中诸侯争霸,每个生在乱世之中的人都会被迫选边站队,同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助不同的诸侯,这样就会形成百家争鸣的状态,人才就会涌现得越多。
三国乱世
一般来说,越是乱世,人才越多,越是和平时期,人才越少,三国中后期,战争只在三国的边境发生,三国内部基本上没啥战争或者很少有战争,这样的环境之下,也只能涌现出一些在边境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人才,比如邓艾、钟会、姜维等人。
3、人才选拔的范围。蜀汉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最窄的,因为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当政,蜀汉统治阶层只能从外地人中选择,而这个外地人基本上是指当时的荆州人。
这是因为蜀汉的政治决定的,蜀汉与东吴政权一样,都是外来政权,但是,东吴政权从孙权开始实现了江东政权的本地化,与本地人融合在一起,而蜀汉政权却一直是外地人(荆州人)打压本地人(益州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备集团最早的根基是在荆州,刘备集团早年的政权骨干就是荆州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这批荆州人来到了异乡的益州,就面临一个政治问题,如何管理益州?
魏蜀吴三国鼎立
蜀汉集团选择了一条与东吴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东吴是政权本地化,而蜀汉是政权外地化,因为刘备和诸葛亮担心让本地益州人融入政权,就对蜀汉统治产生威胁,本地人在益州有人、有钱、有地,如果再有政治权力,那以刘禅为首的皇帝有可能无法控制这些本地豪强集团,那样的话,政权就会被夺走,所以刘备与诸葛亮制定了由外地人主政益州的政治路线,而蜀汉的统治阶层就必须得从外地人中选择,最好是荆州人,其次是东州人,再次是中原人,反正没有或者很少益州人,即使有益州人,也大多是从寒族产生。
那么益州的荆州人或者外地人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东州人,是指从长安及首都三辅周边地区南下益州的人,因为长安及附近经常发生战乱,所以有大量的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逃到益州,这批人被称为东州人,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正、孟达。
张松与法正
再比如中原人,是指从中原地区经各种原因到达益州的人,有的是到益州投靠朋友或者亲人,有的是到益州作官,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吴懿、吴班、伊籍、刘琰等人。
而益州最多的恐怕就是荆州人了,因为刘备从公元201年投靠荆州牧刘表之后,就一直待在荆州,不断的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曹操南下后,刘表去世,刘琮投降,紧接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刘备在战后得到了荆南四郡,再加上借来的南郡,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这些地盘全部在荆州的土地,初期是五个郡,湘水之盟后还了两个郡给孙权,只有三个郡了。
正因为刘备政权最早是建立在荆州,所以刚建立时,政权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荆州人,包括诸葛亮也是与荆州有重大渊源的人,诸葛亮虽然是山东人,但他的亲戚全是荆州人。
荆州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刘备在公元211年受到刘璋邀请,率领万余人进入益州,这一万多人基本上全是荆州人,之后这批人成为蜀汉统治阶层的主要人物,这其中包括了魏延、黄忠、庞统、霍峻、邓方、冯习、张南、马良、蒋琬等人。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荆州人第二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2年底,刘备当时准备攻打成都,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率军入川协助作战,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至少也率领了2~3万人的兵力进入益州,这些人基本上也全是荆州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半个荆州人)、刘封。
荆州人第三次大规模进入益州是在公元219年前后,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孙权在背后偷袭了荆州三郡,蜀汉兵败关羽被杀,一部分不愿意投靠东吴政权的荆州人逃入益州,这些人中包括了廖化等人。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荆州人进入益州,之后这三批荆州人就成为蜀汉政权提拔中高级官吏的范围,虽然三次有荆州人进入益州,但总人口也不过4~5万左右,算上他们的家属和后代也不会超过10万人人,所以要让蜀汉在这十万人中选拔人才,其实范围是非常窄小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蜀汉人才凋零非常严重。
关于“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liuzea]投稿,不代表六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uzea.cn/zsfx/202507-92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六泽号的签约作者“liuzea”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蜀...
文章不错《廖化作先锋的上一句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